第二十八章 複設市舶司(2 / 2)

此事已經過去二十年,當初那些顢頇誤國的鄉願大臣們也死的死退的退,皇上能裝糊塗,大臣們自然更可以裝聾作啞,無人責問皇上怎能自食其言,又重提設立市舶司。朱厚熜正在慶幸自己已經準備好的“朕少年不知事,做出那等因噎廢食之舉”自責的話都省下了,就聽到有人說:“臣高儀有事要奏。”

嚴嵩被逐出內閣並免去禮部尚書之職後,禮部侍郎高儀就受命署理部事。此人雖然當初在官場不顯山露水,自正德十二年中進士,苦打苦熬二十五年才當上了正三品的禮部左侍郎,但署理禮部以來,部衙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並沒有因為尚書缺位而耽擱公務。最讓朱厚熜滿意的是,正月期間的一係列慶典,包括正月初一大清早到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奉先殿祭祖,然後在太和殿上升禦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大禮;以及祭太廟、社稷壇等等,都安排的甚是妥當,議程行止詳盡規範,上承祖製下安民心,更讓他這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也順順當當地應付了下來,因此正月十六一上班,他就命內閣擬票司禮監批紅,正式將高儀由正三品的侍郎擢升為正二品的禮部尚書,因此高儀也有份來參加今天的禦前年度財務會議。

聽到高儀這麼說,朱厚熜心裏一陣緊張,這高儀是當年內閣首輔楊廷和的門生,盡管他懶得去查當年是誰提出罷設市舶司的建議,但楊廷和作為內閣首輔想必也難辭其咎,如今高儀跳了出來,可是要重談當年“倭亂起於市舶”的老調麼?但他自己說過,禦前會議要讓人說話,自然不能食言,便微微點頭說:“高部堂有事請講。”

“臣以為複設市舶司不妥。”

“哦?”朱厚熜眉頭皺了起來:“有何不妥?”

“回皇上,近年倭患日甚,海路不通,西洋諸番國小勢微,有心朝貢,無力成行,市舶司有無必要複設還值得商榷,此其一;其二,市舶司曆來由內廷掌管,市舶稅也歸內廷所有,於國朝財政無有緩解之功,故臣以為複設市舶司不妥。”

高儀說了之後,大殿之上頓時鴉雀無聲,因為他恰恰說中了複設市舶司的兩大關鍵性問題:一是軍備廢弛,無力剿滅倭寇以打通海上商路;二是內廷插手國家經濟命脈,擾亂財政一體化。這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內閣學士和六部九卿心知肚明卻不敢隨意置喙的,隻有這個高儀敢公開說了出來,給正在興頭上的朱厚熜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此外,他這樣說不但忤逆了皇上的心意,也掃了兵部和內廷的麵子,分管兵、工二部的內閣大學士李春芳和兵部尚書丁汝夔當時臉上顏色就變得很難看;縱是修身謹慎如呂芳者,也不加掩飾地將惱怒甚至憤恨的目光投向了高儀。

朱厚熜突然笑了:“哈哈哈,國有諍臣,社稷之福啊!高部堂此兩點理由,也恰是朕反複思量之處。不過朕既已反複思量,該當不會被你問住。如若複設市舶司,自然應由朝廷掌管,可在蘇、杭、泉州與寧波等處開府建衙,由內閣會同吏部、戶部擇其賢能清廉者署理,歸於戶部管轄,具體事宜著內閣與戶部並江南諸省參酌著辦,朕就不必管那麼細。敲鑼賣糖,各幹各行,既有內閣和六部,內廷便不再插手其間。”想了想,他又說:“朕乃天子,富有四海,素以國家奉養,若非還有數萬內侍宮女需要安置,宮裏幾萬張嘴要等著吃飯,各處皇莊、內廠也盡可交予國家。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要解凍,自然也非一日之功,此事還請各位大臣給朕和呂公公一些時日,緩緩著辦吧!”

還未等各位大臣從驚訝中緩過勁來,朱厚熜又說:“至於高部堂所言倭患一事,確係國朝當今一大急務,兵部應加緊整飭軍備,加強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