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信口開河(2 / 2)

嚴嵩正在說著,突然見到黃台吉已勃然變色,忙改口道:“殿下不必過慮,皇上也知道如今大戰初定,民心思安,故此還在猶豫之中。依老夫愚見,我朝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既已與貴部達成和議,當不會輕易背信棄約……”

黃台吉怒火頓生,冷笑道:“真是好笑,自家的牧場還沒有安頓好,竟打起了別人家羊群的主意!”

嚴嵩忙阻止他說:“不可如此腹誹聖上!說起來,此事也要怪貴部不遵盟約,授人以柄啊……”

黃台吉嚷嚷著說:“莫非貴國皇上竟也不把江南叛亂放在心上,到如今還未發兵平叛?”

“發兵平叛?”嚴嵩搖頭笑道:“些許蟊賊逆天作亂,又何足掛齒,皇上連各省勤王衛所軍都未曾敕命班師,怎會發兵平叛?”

黃台吉聽得瞠目結舌,說:“不是聽說江南叛軍集結八十萬大軍,屯兵徐州,隨時準備傾師北上靖難麼?”

“嗬嗬,貴部好耳報,這個消息朝廷也曾有所聞。隻是傳言難免有詐,卻不可不察也!”嚴嵩輕鬆地擺擺手,輕蔑地說:“八十萬?我兒仇鸞時下正在貴部做客,你們就沒有問問他,江南何曾有過八十萬兵士?即便不吃空額,南直隸駐軍也不過十二萬,中都鳳陽駐軍隻有三萬,再加上五萬江防軍和各省均不足萬人的衛所軍,滿打滿算不過三十萬之眾,那些亂臣賊子又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從哪裏拚湊起八十萬大軍?”

黃台吉不說話了。當日韃靼內部也曾質疑這一情報的真實性,曾為明軍高級將領的仇鸞更是對此嗤之以鼻——他身處邊防第一線,尚且要吃近兩成的空額,南直隸那些勳臣將帥駐守長期承平無事的江南,還能如此客氣?兵員數能達到定額的一半隻怕就能稱得上是奉公守法的忠臣良將了!當然,他們也都知道江南叛軍一定會強拉壯丁從征,但在俺答及韃靼眾多將領的眼中,除了營團軍等為數極少的精銳之外,明軍正規軍的戰力都不值一提,更不用說那草草成軍的烏合之眾。

嚴嵩見黃台吉沉默不語,又說:“公允地說,那幫好大喜功的大臣倒沒有說錯,江南叛亂誠不足慮。二殿下精通漢學,熟知我朝掌故,必定知道我朝自成祖文皇帝起便著手削藩,將各位藩王手中兵權盡數奪去;至宣德先帝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後,連王府的護衛都一並撤除,那些藩王宗親哪有實力窺測天位,問鼎九五之尊?說句非人臣所敢言的話,各地藩王名曰之國,大抵與圈禁也差不多,想要反叛造逆,無異於赤手搏虎。遠的不說,當年正德先帝優遊倦政,又重用‘八虎’、江彬、錢寧等一幹奸佞之人,朝政濁亂,朝野多有怨言,寧王朱宸濠便起了取而代之之心,糾結草寇起兵叛亂。正德先帝禦駕親征,大軍才行至涿州,副都禦史、汀贛巡撫陽明先生王守仁已帶三千兵馬平定了叛亂,連朱宸濠都被生擒活捉。如今皇上宵衣旰食,勤勉愛民,治政清平,野無遺賢,就憑江南區區幾位藩王宗親,還有南都那幾位有位無權的勳臣貴戚,手底下要人沒人,要兵沒兵,能搞出多大的事兒?不過是趁著各省衛所軍進京勤王之際,瞎鬧騰一陣子而已。朝廷如今已傳檄四方,號令江南諸省起兵平叛,如此部署大致也就夠了,何需勞師南下!”

黃台吉眨巴了一下眼睛,裝做漫不經心地說:“閣老肯擔著天大的幹係,將這等機密之事告知於我,實在令人感激不盡……”

聽出他話語之中流露出的一絲疑惑,嚴嵩心中暗笑,這個憨直的蒙古王子終於開竅了,想到問這個問題!便正色說道:“老夫既力主與貴部議和,並與令尊俺答汗定有盟約,自該為漢蒙兩族和平盡心竭力。”

黃台吉雖然已經被嚴嵩攪得頭昏腦漲,但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不能讓他信服。

不過,還未等他把不滿表露出來,嚴嵩已將身子微微傾了過來,在他耳邊低聲說:“二殿下是明白人,老夫也不好瞞你。你要知道,薊遼總督陳敬然和兵部那個曾瘋子一樣,都是夏言的黨羽!若讓他立此大功,皇上勢必會起複夏言。到了那時,莫說是位列朝班,中原之大,隻怕也沒有老夫立錐之地了!”

對明朝官場鬥爭知之甚詳的黃台吉立刻心領神會地點點頭:“這份功勞,的確不該讓旁人得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