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誓師出征(1 / 2)

欽天監擇的吉時總是上合天象!朝廷平叛大軍誓師南下的時辰定在嘉靖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午時整。當日早晨,天還是陰沉沉的;辰時許,當朱厚熜率內閣、五府、六部諸位文武大臣祭拜了太廟之後,天便放了晴;到了午時,更是豔陽高照,燦爛的陽光籠罩著偌大的軍校場,數十萬將士身上的衣甲,還有那如林的刀槍上泛出點點耀眼的寒光,好一派威武雄壯的氣勢!

看到此情此景,無論是六軍將士,還是奉旨前來送行的五府、六部等京城各大衙門的職官司員和京城的縉紳百姓,所有的人都在心中慨歎:皇上不愧為真命天子,如此吉兆,豈不正應著王師銜命南下平叛,亂臣賊子望風披靡之天意!

送行的人群之中,正五品的欽天監監正周雲逸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三日前皇上命欽天監挑選吉時之時明確說了,若有違天和,發生大風吹折纂旗等不祥之兆,便要將欽天監所有職官全部處斬。今日早起看著天色不好,他已提前與妻兒訣別。還好老天爺體恤,就憑眼前這風和日麗的天氣,不但身家性命可保,皇上的恩賞也斷不會菲薄。

在旌旗如簇、刀槍如林的平叛大軍隊列中,還站著數百個文官,即使遠遠地看不清他們胸前的補子,單看身上那或紅或紫或青的官服,就能知道這些人既有二、三四品的大員,也有七八品的小官。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軍需供應總署的官員,但更多的,則是吏部遵聖諭從各部院寺司衙門和候選官員當中遴選卓有才幹且為官清廉者,為江南諸省搭配的行政班子,其中大部分是年初派往各地宣傳國家各項仁政、鼓勵大興農務的翰林院翰林和國子監監生。這些江南各省府州縣未來的父母官將跟隨大軍行動,到了自己的治下,便要秉承“政治宣傳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總體戰原則,撫政安民,鼓勵農桑,並盡全力為平叛軍征集、轉運軍需糧秣。

整軍完畢之後,一身戎裝的平叛軍正副帥太師英國公張茂、少傅威遠侯陳世昌率各軍指揮使以上軍官來到軍校場門口,恭迎聖駕。

巳時三刻,一隊手持旗幟的戎裝甲士迅疾而來,當先的是六名手持紅色令旗的騎士,緊隨其後的是十六名並排而行的騎士,手擎著清道旗。接著,九麵龍旗黃赤藍綠紫黑白七色旗各一麵呼嘯而來,每麵旗幟下各有六名隨旗軍士護衛。

在大明朝,隻有一個人可以使用這樣的儀仗,那便是當今天子!龍旗一到,如天子親臨,也預示著聖駕已不遠了,張茂等人趕緊跪了下來。

旗幟之後,是上千名衣甲鮮明的大內禁軍,身穿各色品級內官服飾的太監手持著引幡、戟氅、金瓜、節鉞等名目繁多的器物作為引導,朝廷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隨行護駕。天子出行,即便是內閣學士、六部九卿也隻能棄轎騎馬,身後也不能擎傘張蓋,浩浩蕩蕩一大隊身穿苧絲圓領官服、腰係玉帶的朝廷重臣,緋紅色的官服在陽光下顯得分外的鮮豔耀眼。

三十二名身穿紅綢轎衣的輿夫合力扛著一乘足有一丈多高、二丈多寬的巨型步輦,緩緩朝著軍校場走來,四周還有上百名身著嶄新官服的錦衣衛緹騎校尉環衛左右。

張茂等人一齊俯身在地:“臣等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同時都在心中暗暗稱奇:今上性節儉,厭惡奢華排場,往日出行,哪怕是夏至、冬至兩日祭祀天地,也從未用過這樣正規的天子儀仗,今年元日閱武,幹脆棄乘輿而騎馬,看來皇上對今日誓師可謂是十分看重啊!

身穿禦用皮弁服、披著一件明黃色披風的朱厚熜下了乘輿,親手將白發蒼蒼的張茂和陳世昌攙扶起來,攜著兩人的手,步入軍校場。

所有的將士和送行官民都跪了下來,三呼萬歲,聲震雲霄。

舉行誓師典禮的閱武廳已被裝飾一新,在它的旁邊,支起了一頂巨大的明黃色帳篷,這是供皇上在典禮開始之前稍事休息之用。此刻尚未到午時,朱厚熜便帶著文武百官來到這裏,等待吉時。

一進帳篷,朱厚熜便解下身上的披風,呂芳習慣性地就要伸手去接,朱厚熜卻將披風披到了張茂的身上。

張茂手足無措地說:“皇上,這——”

“披上吧。”朱厚熜溫言說道:“此番南下,天氣會越來越熱,披風的用處確是不大,可你畢竟七十多歲的人了,可不比他們這些年輕人,騎馬時擋個風,省得受了風寒。再者,這件披風是去年韃靼犯境,朕禦駕親征之日曾穿過的,朕把它送給你,便有若朕也伴著你南下殺賊了!”

張茂為難地說:“這……這是禦用之物,老臣安敢僭越違製……”

“你受得起!”朱厚熜感慨地對張茂說:“一百五十年前,成祖文皇帝在此誓師,帶著你先祖故老國丈張英南下靖難,我大明永樂盛世由此發端;今日傾國王師南下平叛,朕卻不能與你同行,真是遺憾啊!”

但凡統軍大將,最煩最怕皇上禦駕親征,王駕在軍中,於軍旅行戰並無半點裨益,反多方擎肘,哪有自家督率大軍行事便宜、逍遙自在!但皇上近來在內外諸臣麵前一再提起禦駕親征的話題,躍躍欲試之心已昭然若揭,張茂實在擔心他在這最後的一刻改變了主意,忙說:“些許宵小逆天作亂,無需皇上以天威親臨。請皇上放心,老臣定能替皇上滅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