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投鼠忌器(2 / 2)

雖是民間傳言,卻揭示了南京城防上的重大缺陷。如今平叛軍裝備著威力、射程都遠勝過洪武、永樂年間火炮的禦製神龍炮,隻要奪取了城外的製高點,用火力覆蓋整個南京城也不在話下。問題是,有這個能力,張茂、陳世昌和呂芳也沒有這個膽子。

當初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難,前兩次互有勝負,第三次於白溝河一役大敗奉詔討逆的李景隆所部六十萬兵馬,率軍攻至山東首府濟南。山東參政鐵鉉收容潰兵敗卒據守城池,在城頭豎起許多木牌,工楷大書“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以朱棣之剛毅果敢、暴戾嗜殺,也不敢公然命人發炮轟擊,以致全軍被滯濟南城下達三月之久,最後還是無法破城,直至朝廷派兵襲擊德州,欲斷燕軍糧道,朱棣隻得黯然引軍退回北平,第三次南征遂功敗垂成,草草收場。一塊小小的木牌尚且有如此之大的威力,更遑論明太祖朱元璋的定鼎之地、陵寢所在!別說是真的讓張茂、陳世昌和呂芳“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擊中紫金城。”甚至,就連在腦海之中偶爾冒出這樣的念頭,都被他們立刻認為是狂悖不經之論,自動從腦海之中抹去了!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當日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難,便是把守金川門的穀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大開城門,引軍入城。但據潛伏南都的錦衣衛暗線密報,那幫勳臣貴戚鑒於文臣武將獻城投降之事層出不窮,早就委派自己的鐵杆親信分守各門,錦衣衛策反工作毫無進展,反倒折損了不少人手,足見那些守將皆是冥頑不靈的死硬分子,指望他們開城投降怕是難於上青天。

不能強攻,誘降未果,投鼠忌器的平叛軍兩位勳帥和監軍呂芳都是大傷腦筋,不得不命全軍留駐鎮江休整,期待著南都那幫亂臣賊子能懾於朝廷天威、王師兵勢,順天應命,自縛來降。果不其然,隻幾日功夫,南都便已議定通款了,這等好事,怎能不讓他們心花怒放?

佯裝生氣,其實暗自在心裏偷笑了一陣子,呂芳欠身問張茂和陳世昌:“此事如何處置,還請兩位老勳帥示下。”

皇上最親信的大伴任監軍,張茂和陳世昌哪敢在這麼重大的事情上拿主意,忙連連擺手:“聽憑呂公公決斷。”

“兩位老勳帥在上,咱家哪敢言‘決斷’二字?”呂芳說:“茲事體大,非人臣可以自專,我等還是立時拜疏上呈朝廷,恭請聖天子裁奪明斷吧。”

奏疏被八百裏加急送抵京師,朱厚熜憤怒地拍著麵前的禦案:“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他們有什麼資格與朝廷議款?有什麼資格跟朕講價錢、談條件!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是,生氣歸生氣,朱厚熜也知道,為了保全南京這座六朝金粉勝地和南京數百萬百姓的生命安全,朝廷接受南都那幫亂臣賊子的通款之請,對於雙方來說都不失為最佳選擇。何況,他更沒有斷然拒絕受降、強攻大明王朝定鼎之地南京的勇氣——連小小的一個改革茶政榷法之弊,都需要從人家朱元璋的語錄中找到“藏富於民”的理論根據,難道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人家的陵寢夷為平地?真要敢那麼幹,非但江南從此多難,天下隻怕立時就要大亂了!

皇上“俯允所請,以安太祖陵寢、慰天下士心”的英明決策得到了滿朝文武的一致擁護,內閣首輔嚴嵩代表群臣進獻賀表,言稱“天威赫赫,群逆懾服,王師兵不血刃便能克複南都,太祖陵寢之地得以保存,江南無數生民免遭戰火塗炭,此乃我大明二百年恩澤自在人心之故,更是皇上聖明天縱,聖德巍巍所致……”讀到此處,許多人都發出由衷的高呼:“聖德巍巍,社稷之幸、萬民之福!”

坐在龍椅之上的朱厚熜麵帶微笑,頻頻點頭,心中卻在暗暗發誓:下次再穿,一定要穿個開國皇帝,省得動不動就有人拿勞什子的祖製來壓朕,讓朕這個皇上當得一點也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