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弄巧成拙(2 / 2)

高振東一聽就傻眼了:當時那位假扮絲綢客商的暗探報告,說那個徐渭下了科場,情緒蠻好的,一點也不象是玷汙了卷麵,中舉無望的樣子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再往深裏一想,尤其是當他想起來暗探還曾報告,第一天的考場上,曾有巡考找茬擾亂徐渭應考,立刻就有冷汗從高振東的頭上冒了出來:這件事擺明了是王開林那個混蛋是想討好自己而弄巧成拙!皇上囑咐留意那個徐渭,倒也沒說一定要讓他中,中得了中不了都是他自己的造化,據實上奏即可交代過去。但王開林這麼一弄,分明把自己也牽連了進去。更要命的是,徐渭已將巡考找茬之事算在了自己的頭上,還跟別人罵起過鎮撫司,這件事遲早會被皇上曉得,到時候問上一句“朕讓你留意他,你就是這麼留意的?”自己該如何回話?忤逆聖意可是抄家滅族的罪!

越想越害怕,高振東趕緊揣著榜單抄件就去求見南京鎮守太監呂芳,見麵之後就跪了下來:“公公救我!”

這一年來,江南諸事平順,官軍百姓安守本分,百業複興隻待時日,呂芳屢屢得皇上密旨嘉許,心情一向大好,見高振東如此緊張惶恐,就忍不住跟他開玩笑說:“嗬,咱高三爺於龍潭虎穴、千軍萬馬之中斬上將首級都不眨眼,這天底下還能有把你給難住的事兒?”

“公公,屬下這回犯了大罪了……”高振東一五一十地講了事情的始末,呂芳也緊張了起來。

呂芳也知道皇上命高振東留意徐渭之事,而且因為他一直侍侯禦前,皇上有什麼事情從來也不瞞他,因此,比之這些鎮撫司的太保爺,他更知道皇上突然冒出的一些看似希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想法,其實都飽含著深意,更關乎著大明社稷之存續、中興之成敗!

比如說,在北京保衛戰中建有奇功,名噪一時的高拱、俞大猷和戚繼光三人,高拱先前隻是個翰林院六品編修,戚繼光隻是登州衛一個毛頭小子,俞大猷則根本就是一個遠在萬裏之外賦閑待職的小軍官,皇上不但能知曉他們的才幹,更對他們的脾性也了如指掌,不顧朝臣側目,將他們簡拔至高位並委以重任。結果怎麼樣?若無皇上這般知人善任、未雨綢繆,前年韃靼圍困京師、去年南下平定江南叛亂,這兩場關乎大明社稷存亡的重大戰役,還有京城平定薛林義、陳以勤二逆叛亂,能那樣順利?

還有,遠在萬裏之外的通倭海寇有名汪直者,皇上竟也能對其了如指掌,以天威攝之,以仁義化之,使其誠心歸順,不但再無為禍海疆之情事,更載著廣東、福建兩省藩司衙門籌辦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遠航西洋,與海外諸藩貨殖,二百萬兩本錢的貨物一次便為朝廷賺得白銀一百五十萬兩,大大地緩解了國朝的財政難局不說,更給那些非議朝廷開放海禁之策違背祖製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使絕大多數的人從原來的遲疑觀望、陽奉陰違甚至公開抵製轉而支持、鼓勵和積極參與,這樣可喜的變化將會給江南複興帶來多好的契機……

雖然這些事,朝野上下多以為是他們廠衛之能,但他們這些天子近臣卻十分清楚,哪個也不是他們的舉薦之功,全是皇上夢得神人指點!這豈不正彰顯著皇上天命有歸,得天護佑,所以上天才會降下諸多文臣武將、能吏幹員輔佐皇上,致力中興!這也正是大明盛世其昌、國柞綿長的預兆!

皇上矚目的人才大多還錐藏囊中,需要去發掘、去培養、去扶持,這是皇上最為關心之事。隻為了一個海瑞,皇上就費了多少心思?而且,皇上對這些人才一直愛若珍寶,關懷備至,為了海瑞被打一事,曾親下手劄密旨,責怪他沒有用心照顧;戚繼光在渡江之役中身受重傷,皇上不但派出了太醫院好幾位太醫千裏迢迢趕來施醫救治,還特下嚴命,吩咐他們每隔五日上報傷情治療成效,醫案要留檔備查,若有貽誤或救治不力要夷其三族。正是因為這樣禮賢下士,皇上才能贏得天下豪傑歸心,堯舜湯武等古之賢君也不過如此!

為君分憂是他們這些天子近臣、皇上家奴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下倒好,皇上矚目的一個人才竟是因為他們的原因而被誤了一生的功名,這固然是王開林那個佞臣借機討好賣乖的過錯,可鎮撫司也難辭其咎……

想到這裏,呂芳不禁也心生怨氣了:外麵那些臣子做的孽,黑鍋卻要我們來背,這叫什麼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