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防患未然(2 / 2)

“臣不敢。”高拱跪了下來:“臣犯了欺君之罪,不過此事是罪臣一人所為,與他人無關,皇上若要治罪,隻治罪臣一人之罪可也。”

聽他說的那樣嚴重,朱厚熜也緊張了起來,正色說道:“無心為過,雖過不罰,快快起身明白奏來,朕赦你無罪。”

“謝皇上!”高拱叩頭之後,說:“其實,與西番諸國互市貨殖,獲利並未有臣奏報的那麼大……”

“哦?不是說此次汪直船隊下南洋,閩粵兩省藩庫為你們提供了一百萬兩銀子的貨物,你們卻交回了一百萬兩銀子和價值約一百萬兩銀子的胡椒、蘇木等物。”朱厚熜說:“莫非你們做假賬了?”

高拱慌忙說:“臣不敢!一百萬兩銀子已全部交割於閩粵兩省藩庫收訖,貨物亦已交付兩省轉運至各省發售,因江南諸省絲綢棉紡業日漸複蘇,蘇木價格飛騰,興許獲利還不止一百萬兩……”

朱厚熜點點頭:“不錯,朕已接到呂芳及江南諸省的奏報,前兩年戰亂頻仍,南北交煎,商路不通,江南的絲綢棉紡業大受衝擊,紛紛關門歇業,也就沒有商賈從西番諸國販運蘇木,導致蘇木奇缺。到了今年,物以稀為貴,售價大概比往年翻了兩番,你們運回來的蘇木不但緩解了當前的供需矛盾,還發了一筆橫財,大概比原來預計的要多賺五十萬兩銀子。”

“皇上睿智。”高拱吞吞吐吐地說:“是臣方才未能把話說清楚。汪直此去西番諸國貨殖,確是獲利不菲,隻是股本卻並非隻是官家給予的那一百萬兩……”

原來,汪直當日在禦前向皇上誇下海口,隻要朝廷為他置辦一百萬兩銀子的貨物,半年之內他便能為朝廷賺回一百萬來。可是,由於江南叛亂,用於與西番諸國貨殖的主要商品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價格便漲的厲害,汪直以往年這些貨物在西番諸國的售價計算,擔心不能兌現給皇上的承諾,便請示高拱,許他暗中募集民間商股,又夾帶了一百萬兩銀子的貨物,運到了南洋等地。不過,到了南洋才知道,同樣是由於大明王朝江南地區發生叛亂,商路不通的原因,絲綢、瓷器和茶葉等商品不得運往南洋,售價漲的更厲害,他們趁機狠狠地賺了一筆。但汪直並未按股本多寡給參股商人分紅,而是先上繳了朝廷一百萬兩銀子和價值約一百萬兩的貨物之後,才將剩下五十萬兩銀子的利潤分給了商人,也就是說,官家給本,獲得了對本的利;而商股獲利卻隻有一半。不過,半年時間能賺到如此高的利潤,那些參股的商人已經十分滿足了。

朱厚熜笑道:“嗬嗬,原來如此。汪直此舉雖有假公濟私之嫌,但畢竟是出於一片公忠體國之心,更為國家開辦海市進行遠洋貿易闖出了一條官商合辦的新路子,非但無罪,更有大功,朕要好好旌表褒獎他才是!”

接著,他又笑道:“隻是,朕未給汪直明確限定利潤,你高肅卿卻不經請旨就同意他私自募集民間商股,還在奏疏中絕口不提此事,大概是想用那一百萬兩銀子的利潤來說服閩粵兩省官員的緣故吧!嗬嗬,你高肅卿倒是明白,我大明的許多官員,跟他們講道理是講不通的,需得讓他們看到真金白銀,或許才會開竅。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看到真金白銀就能開竅,也比那些死抱著祖製聖訓不放,卻對事實視若無睹的人強了許多。”

高拱見皇上非但沒有責怪自己擅做主張,還多有褒美之辭,心中一塊巨石轟然落地,正要再度跪地叩頭謝恩,就聽到皇上沉吟著說:“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上次汪直下南洋,之所以能獲利不菲,是因為發了一筆戰爭財。可一次傾銷了兩百萬兩銀子的貨物,西番諸國市場已趨於飽和,利潤空間已經不大,這一次下南洋,便不可能再賺個對本的利了。你要說的可是這個意思?”

高拱盡管不大理解皇上冒出來的“傾銷”、“市場飽和”、“利潤空間”之類的新鮮名詞,但大致意思還是明白了,便進一步向皇上解釋道,據汪直言說,此前大明與西番諸國往來貨殖,曆年不過兩百萬兩左右,利潤估算隻能勉強達到五成。汪直因是官家給本,不需要繳納關稅,並由閩粵兩省官府采辦、包銷,亦不需要繳納商品流通稅。而佛朗機人進出貨物,各地榷關要依律征收十分之一的商品流通稅,若是再分別按十分之二的出口關稅和十分之三的進口關稅稅率兩頭起課征稅,利潤便十分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