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地理大發現之前,從亞洲繞過非洲到達歐洲的航路還沒有開辟,東方的香料隻能通過印度的古裏運到阿拉伯半島,經陸路運到地中海,也就是說從亞洲到歐洲的傳統商路被阿拉伯人牢牢控製在手中,他們占據著地理位置的天然優越性,完全壟斷了香料貿易,賺取了難以估量的高額利潤。同樣占有地利之便的威尼斯商人再將香料由地中海運往歐洲各地,同樣獲取了可觀的、令其他歐洲人嫉妒得抓狂的利潤。
15世紀,在擺脫肆虐近百年的黑死病之後,歐洲的社會經濟開始複蘇,人口得到恢複,拋荒的土地得到複墾,死氣沉沉的城鎮逐步興起,商業開始繁榮,封建莊園主開始要求佃農用貨幣地租代替勞役地租,貨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貨幣不足。歐洲貴重金屬的蘊藏量不大,為數不多的貴重金屬又在與阿拉伯商人進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貿易中大量流向東方,進一步加劇了金銀荒。因此,除了將主的福音傳諭四方,將東方那些“迷途的羔羊”引領到主的懷抱,把聖城耶路撒冷從異教徒手中拯救出來這一“崇高”的目標之外,尋找黃金、香料便成為了歐洲人開始航海冒險,掀起地理大發現熱潮的兩大原動力。
此外,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十字軍東征中,歐洲人見識到了東方的繁榮富庶,從此就對亞洲魂牽夢繞。東方就象磁石一樣吸引著歐洲人,打通通往亞洲的航路成了無數歐洲人一生未盡的夢想。終於,在哥倫布、麥哲倫、迪亞士等大航海家的帶領下,歐洲人的足跡踏上了東方的領土,爪哇、呂宋、滿刺加等地相繼落入葡萄牙人的手中。葡萄牙人取代阿拉伯人壟斷了東西方的香料貿易,並將香料引種到爪哇,不但賺取了巨額的利潤,傳統的香料產地印度也因此而日漸衰敗。
既然如今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那麼,海外貿易就成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利潤不菲的東西方香料貿易被葡萄牙人壟斷呢?
可惜啊,大明海軍剛剛組建,尚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驅逐萬惡的歐洲侵略者、解放亞非拉受壓迫的階級兄弟這麼光榮這麼神聖的曆史使命就隻好暫時擱下不提,先從經濟戰入手,將葡萄牙人擠出中國的市場,由中國壟斷這條由鄭和當年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
這當然隻是第一步,下一步要想辦法把他們擠出亞洲。該從哪裏入手呢?
貌似以前在什麼書上看到過,說是十六、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占據了菲律賓的時候,曾因為對中國的貿易嚴重出超,使他們從美洲掠奪來的黃金白銀都流入了中國,曾經想過要放棄菲律賓。那麼,這一幕會不會因為我提前開放了海禁而提前應驗到葡萄牙人身上?
不過,香料貿易的利潤實在太大,葡萄牙人一時半會還舍不得放棄剛剛在爪哇和呂宋開辟的香料園,是不是可以幫他們一下?比如說,讓他們運送香料回歐洲的船隊出點小意外?連續三兩年都不能在香料貿易中賺取巨額利潤,他們或許就該想著回老家了,畢竟遠洋貿易是個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
汪直已經拿著我給他的兩萬兩銀子,從小日本的手中把徐海贖了出來。徐海現在正跟著汪直手下那些最忠誠、最驍悍,也最有海盜潛質的人一起,在戚繼光的水師大營中秘密受訓,聽戚繼光奏報他們的學習成績都還不錯,大概過個一年半載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既然汪直敢拿全家性命擔保他們的忠誠,私掠證就不發了,我們中國畢竟是禮儀之邦,不是歐洲那幫剛剛從中世紀進化過來的強盜,這種事政府不好出麵,省得在曆史上留下遭人詬病的把柄……
其實不但是香料貿易,還有中國絲綢、瓷器、茶葉等奢侈品貿易,同樣利潤不菲,若是都能壟斷經營,或者幹脆直接運往歐洲送貨上門,中國的經濟就踏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什麼GDP啊,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農民兄弟的純收入啊,肯定會翻著跟頭往上漲;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更會嗖嗖嗖地直線上升,想擋都擋不住!
哈哈,到了那個時候,我唯一要擔心的可能就是,隨著海外貿易的不斷發展,歐洲又沒有多少能吸引中國消費者的產品,中國對歐貿易入超現象日益加劇,葡萄牙、西班牙人從南美洲掠奪來的黃金白銀如潮水一般地湧入中國,勢必會引起通貨膨脹,給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帶來新的挑戰了。該怎麼將CPI控製在百姓能承受的範圍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