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之役,俞大猷率江南遊擊軍先行南下,汪宗瀚沒有見過他,但渡江戰役是汪宗瀚率船隊將營團軍送過長江,營團軍戰力之強悍令汪宗瀚為之驚歎更為之折服。因此,聽戚繼光說皇上已經駁回了俞大猷的抗議,答應將營團軍前軍劃撥東海艦隊之後,他便輕鬆了下來,不但再也不高聲嚷嚷,還故做好人對戚繼光笑道:“話又說回來了,象老曹帶的那樣的勁旅,哪個軍門大帥不想留在帳下聽用?我們這麼做,等於生生剜去了俞軍門的心頭肉。他沒有跟你動刀子,已是顧及往日的袍澤情分了!”
接著,汪宗瀚回頭看看被兩名親兵攙扶著,羅圈著腿往裏走的徐渭,低聲問道:“那位徐先生胸中韜略舉世罕有,又有進士功名,既已授官任職,怎麼才授個從七品?”
根據國朝官製,進士一般不直接封授官職,要在京城各大衙門任從八品觀政,但若是授官任職,留京就是正六品主事,外放州縣也至少是個正七品的知縣,象徐渭這樣分到與衛指揮使司平級的東海艦隊任從七品經曆,實在是少之又少,難怪汪宗瀚會有此問。
戚繼光低聲說:“一來是他自己要求到我軍中任職;二來皇上用人,向來隻論是否苟利家國社稷,不計出身資曆,比如徐文長,皇上原本是要讓他任我艦隊參軍的,但因衛指揮使司參軍是個正四品的缺,而他剛剛登科出仕,又太過年輕,驟然拔擢高位恐招人物議,也難孚軍中眾望,便先委他為經曆,積累軍功再徐圖晉升。”
汪宗瀚倒吸了一口冷氣:參軍一職雖未見諸於大明官製,但軍中卻多有此職位,位列一軍正副將之下,統管全軍諸事,職權很大。皇上竟有意要授予徐渭這樣的高位,確是用人不拘一格啊!
見汪宗瀚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戚繼光微微一笑,說:“老汪有所不知,自從他投書當道,進獻靖海平倭的方略,便已簡在帝心了。此次覲見,還未等我討要,皇上便許他任職我軍,還有口諭,說‘徐渭天生就是一個參謀長的好苗子,你們且要好好帶一帶他’想必是要將他放在我軍中曆練,隻需過上些許時日,朝廷自然會有大用。”
“參謀長?”汪宗瀚疑惑地問道:“何為參謀長?”
“我一開始也不大明白參謀長是為何職,皇上說大抵就是參軍之意。”
愛才心切的汪宗瀚喜不自勝:“皇上睿智!有他這樣的英才參讚軍機,我軍無異如虎添翼!”
接著,他又擔憂地說:“可他一個文弱書生,可吃得了我軍中之苦?”
“不錯!別看是個書生,卻也是條漢子!”戚繼光低聲說:“今次回京,我圖快,讓他跟我們一起騎馬。可我不曾想到他此前竟從未騎過馬,第一天趕了三百裏地,他連馬都下不了了,是親兵將他抱下來的。讓他這個書生受這份苦,我也於心不忍,便讓官驛給他備馬車,讓他後麵緩緩趕來便是,卻被他斷然拒絕。這一趟幾千裏地顛簸下來,也未曾聽到他叫一聲苦……”
“好你個戚元敬,休說你不曾想到他不會騎馬,定是你故意折騰人家,當作是入我艦隊的考驗吧!”汪宗瀚甩下一句之後,又衝著後麵扶著徐渭的親兵嚷嚷著說:“慢些個,當心累了徐先生。”
徐渭突然叫了一聲:“汪軍門!”
汪宗瀚停住了腳步:“哦,徐先生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徐渭衝他拱手,正色說道:“文長不才,既已受命供職東海艦隊提督衙門,便是兩位軍門的下屬,請軍門日後定要免了‘先生’之稱,直呼賤名即可。”
“這……”汪宗瀚猶豫了。
國朝厲行“以文統武”之製,漫說是一個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就是尋常有功名的舉人、秀才,見到武將也趾高氣揚,定要讓人稱他一聲“先生”,否則就認為是那些粗魯軍漢侮辱斯文,鬧個不休。哪裏見過徐渭這樣不計名位、不講禮數的兩榜進士?
見汪宗瀚麵露為難之色,戚繼光笑道:“這什麼這!徐老弟不是那種酸秀才,你老汪也莫要裝斯文,還是跟我一樣,就叫文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