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軍整編(2 / 2)

如今,又有鬥大的鎦金銅字釘在各船船頭,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顯得煞是威風。東海艦隊有如此堅船利炮,全軍將士們無不興奮莫名。

其實,朱厚熜早就提出此議,兵部遵照上諭,草擬了一係列船名上呈禦覽,供皇上聖裁決斷,有“龍驤”、“虎賁”、“鎮遠”、“撫遠”、“揚威”等等,個個都是無比響亮,令前來京城參加軍事檢討會的戚繼光看得血脈賁張,滿心以為皇上定會欣然同意,立刻頒旨允行。可是,聖旨卻遲遲未發下來,令兵部和戚繼光都為之提心吊膽。

原來,一看到“鎮遠”、“撫遠”這樣的名字,朱厚熜立刻就聯想到了曆史上那令人扼腕痛惜、更為之悲憤不已的北洋水師,為此,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麵,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組建東海艦隊,一是為了平定倭寇,二來也是為了日後遠征日本,用北洋水師的名稱就顯得不大吉利;另一方麵,他非常想以此為東海艦隊命名,來剿滅倭寇、遠征日本的勝利紀念為了保衛祖國而奮勇殺敵,壯烈犧牲的中國第一代海軍鄧世昌等人。不過,猶豫了許久,更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朱厚熜還是拋棄了封建迷信的思想,決定采用兵部擬訂的那些名字,並特別將“鎮遠”、“撫遠”和 “定遠”這三個名字賜給了東海艦隊的三支分艦隊的旗艦。

作為被皇上一手簡拔並悉心培養的青年將領,戚繼光自然不敢妄加揣測皇上的心意,隻以為皇上是對東海艦隊的戰力仍不放心,擔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倍感肩頭責任重大,因而在奉旨覲見之時,慷慨激昂地表示深受浩蕩天恩,自當以身許國,不平倭亂願意以死謝罪。朱厚熜知道他會錯了意,卻也不點破其中原委,而是勉勵他化壓力為動力,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務必督率全軍從速剿滅長期為禍大明海疆的倭寇海盜。

要將東海艦隊整編為理想中的那支能縱橫四海的海軍,可不隻是改變官銜稱謂和給軍艦命名這麼簡單,朱厚熜已責令兵部會同五軍都督府在著手製訂《明軍條令》的同時,謀劃製訂一部《大明海軍條令》,包括指揮條令、作戰條令、內務條令等等。

當然,朱厚熜也知道,製訂條令是關係著大明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頭等大事,當然不能一蹴而就,又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沒有任何舊製成例可供參考,難度可想而知,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領旨為明軍製定條令,商議多次仍不得要領便是明證。加之朱厚熜也不是職業軍人出身,隻知道有條令這麼回事,具體什麼內容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好讓他們先根據自己的想法弄出一個草案,發禁軍及九邊督撫將帥廣泛征求意見,做進一步修改完善之後再頒行全軍。五軍都督府所有將領皆出身於步騎之軍,為目前仍被籠統稱之為“明軍”其實是陸軍的明軍製定條令尚且如此之難,更不用說是為前所未有的海軍製定條令了。

不過,為海軍製定一部新的軍功獎懲條例倒是相對容易一些。針對水戰需要全艦人員齊心協力、密切配合,而不是象步騎之戰一樣,可以單打獨鬥,憑借一己之力衝鋒陷陣的特點,朱厚熜指示兵部會同五軍都督府在製訂《大明海軍軍功獎懲條例》之時,不再采用明軍以斬首多少為核定軍功唯一標準的一貫作法,而是以軍艦為單位,以擊沉、擊傷敵方船隻數核定軍功。大致分為三等:一、擊沉敵艦一艘,除了按照敵艦艦隻類型和艦上之敵人數賞銀之外,還可在船頭上釘一顆銅製實心五角星;滿五顆星,全艦官兵同升一級;滿十顆星授予“王牌戰艦”榮譽稱號,艦長亦授“王牌艦長”榮譽稱號。二、擊傷敵艦一艘並迫使其退出戰鬥,可釘一顆銅製空心五角星,兩顆空心五角星等若一顆實心五角星,累計受賞。三、俘虜敵艦等同擊沉,並根據船隻類型加賞數額不等的賞銀。

此外,《大明海軍軍功獎懲條例》之中還特別提出,所有“王牌戰艦”退出現役之後,要永久陳列於各處軍事博物館或海軍學堂,供後世之人瞻仰;所有“王牌艦長”的畫像入海軍名人堂陳列,功勳卓著者的名字還將被命名為軍艦的名字,以紀念他們為大明海軍正規化建設和保衛祖國海疆做出的巨大貢獻,激勵後輩追思前賢,效命家國,縱橫四海,揚威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