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蝮之心聲(2 / 2)

因此,當齋藤道三發現這位來自大明的商人汪直根本對此無動於衷,甚至連他的那些隨從也似乎對此不屑一顧,連看也懶得多看一眼的時候,內心受到的震撼是何等之大!

這恰恰正應了中國古代那個有名的河伯與東海龍王的寓言故事,齋藤道三縱然想破腦袋,也根本無法想象他所引以自豪的本錢,在這些來自大明王朝的人的眼裏根本就不值一提——汪直雖隻是掛名在許氏海商集團之下的一個二等頭目,可他在這兩年裏得到了朝廷的傾力扶持,早已擁有了一支有上百條船、數千名船工和護衛的龐大船隊;而那些貌似不起眼的隨從武士,都是大明王朝大名鼎鼎的鎮撫司校尉,僅在最近短短的兩年裏,象北京保衛戰、徐州之戰和渡江戰役這樣幾十萬人的大會戰就經曆了三四次之多,更不用說是時常要護衛皇上觀摩禁軍各部操練演武,數萬人規模的步、騎、炮和戰車協同作戰對他們來說都是司空見慣之事,哪裏會注意到區區幾百人的一支衛隊?而且,明軍主力部隊禁軍如今已有三分之一的兵士裝備上了新式後裝填的火槍,他們誰還會注意到齋藤道三那區區幾百人的衛隊每個人身上是不是多背了一支木槍?

不過,“蝮之道三”畢竟是“蝮之道三”,其他那些井底之蛙的戰國大名或許會因此惱羞成怒,做出將來自京都的尊貴客人逐出本國的失禮之事,可齋藤道三不會,甚至,客人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輕視更贏得了他由衷的尊重,不但擺出了豐盛的筵席款待汪直等人,筵席之上還主動邀請大明商人來稻葉山城開設店鋪。

都是商人出身,汪直也不對齋藤道三隱瞞什麼,直言相告自己已與京都各座有約定,隻負責中日之間的貿易,不插手日本國內的貨殖;在京都設立貨棧也不過是為了貨物周轉方便而已。

齋藤道三看著眼前這位隻有三十來歲的年輕後輩,輕蔑地一笑:“請問鬆川君可知道鄙人的綽號?”

汪直毫不畏懼地直視齋藤道三那銳利而狡黠的眼神,緩緩地說:“殿下‘蝮之道三’的美譽響徹宇內,在下雖是外番野人,卻也不敢不知啊!”

聽到客人如此直率的回答,齋藤道三不由得一愣,然後點了點頭:“再請問鬆川君,可知道鄙人為何得此綽號?”

“請賜教。”

齋藤道三嚴肅地說:“蝮在生產的過程中,要咬破親人的腹部才能誕生,這如同要殺死父母後才能出世一樣。生在戰國亂世,我認為做蝮也沒有什麼錯,我不殺人,人必殺我。在緊要的關頭,或許連父母也會死在自己的手裏,這是這個世界殘酷的現實。不知鄙人這麼說,閣下可能明白?”

汪直點點頭:“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無商不奸’,在下既然是個被人視為奸商之人,倒也能體會到殿下的心情。”

“那就好。”齋藤道三說:“既然如此,為何閣下卻拘泥於與京都各座之間那一紙空文的約定?”

汪直平靜地回答道“貴國有大小六十四國,其中有四十三國的貿易控製在京都各座的手中,還有那些連幕府將軍和六十四國大名的權力都無法觸及的地方,京都各座的商人卻可以暢通無阻。換作殿下,可會為了美濃一國而放棄整個天下?”

齋藤道三又是一愣,隨即感慨地說:“汪先生,你一定也知道,我本是一個賣油郎出身。若不成為‘蝮’,便依然還是一個肩挑油擔,走街串巷的賣油郎。值此危邦亂世,‘人人為己’是免遭他人吞食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認為做蝮也沒有什麼不好。汪先生可明白我說這番話的意思?”

聽齋藤道三已經不再用以“閣下”、“鄙人”這樣的禮貌稱呼,而是直接以“你”,“我”相稱;也不再稱什麼“鬆川君”,而是稱為“汪先生”,汪直也直截了當地說:“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殿下要做蝮當然沒有什麼不好,但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叫‘人各有誌,不可強求’。人生一世,有人喜好權貴,有人喜好錢財,有人喜好美色,有人喜好名聲。我嘛,俗得很,就喜好那些黃白之物。”

世人都喜好銀錢,卻又怕別人說自己滿身的銅臭之氣,齋藤道三就還從未遇到有人直言自己愛錢的,不禁來了興趣,追問道:“人活百年,終歸難免一死。象錢財這樣的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汪先生追求這些,可有意義?”

汪直淡淡地說:“聞說殿下昔日還曾受戒入禪為得道高僧,深通顯、密二教教義,想必也聽說過我國禪宗五祖有偈語雲‘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必勤拂拭?’錢財乃是身外之物,功名利祿乃至皇圖霸業又何嚐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