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盛大排場(1 / 2)

當天邊剛剛現出第一抹紅霞之時,尾張那古野城的城門就大開了,八名鎧甲鮮明的騎士扛著繪有織田家家紋的旗幟,從城中飛馳而出。

看到這樣的陣勢,一大早就來到田間耕種的農夫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勞作,心裏泛起了深深的憂鬱:眼下正是春耕之時,難道又要打仗了嗎?這時候開戰,真是沒有天理良心啊!

生逢亂世,各位戰國諸侯大名之間的混戰越演越烈,戰爭規模也有日漸擴大之勢。但是,除了為數不多的家臣連同他們手下的武士之外,各國大名都養不起龐大的常備軍,甲斐的武田信玄靠著領地內蘊藏豐富的黃金,豢養了一支人數多達一萬二千的騎兵,已成為戰國曆史上的奇跡了。

財力的窘迫並不防礙各國大名盡可能地集結兵力,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城池或奪取別國的領地、城池,主動發起或被動迎接無休止的戰爭。除了必須自備武裝的武士之外,領地內的民眾也有為他們出征的義務。那些沒有經過任何軍事訓練的農夫們隨時都會被召集起來,最幸運的是打著旗幟,站在本陣的後麵壯大聲勢。到了危急關頭,他們就要被隨便塞上一件兵器,有時候甚至隻是竹子削成的刀槍,投入血腥搏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手中那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兵器迎戰凶悍的敵人。因此,打仗對於百姓來說是司空見慣之事。

不過,也正因國貧力弱,從百姓到武士,乃至大名領主們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尤其是那些各國大名、領主,每年都要指望著領地內的百姓交納貢米和賦稅來應付日常支出和戰爭所需,精打細算尚且難免有寅吃卯糧之事,若是誤了農時,不但收不到貢米賦稅,養活不起家臣武士;更有可能會因為百姓無以為生而激起民變,衝擊政所、搶劫官倉,擾亂甚至顛覆領主的統治。因此,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有意避免在農忙之時開戰,給生活原本就已經困頓不堪的百姓以短暫的喘息時間。

當然也並非沒有例外,那些戰國大名殺得一時興起,或是臨國發生重大變故,給了他們乘虛而入的機會,那就顧不上什麼農忙農閑之分了。比如說,去年美濃國國主齋藤道三與其長子、鷲山城城主齋藤義龍反目,父子兩人幾成水火之勢。“尾張之虎”織田信秀想趁火打劫,就曾於秋收在即之時的九月,集結民眾攻打美濃;而怒氣衝衝的齋藤道三在擊敗了織田信秀之後,也隨即揮師反攻尾張。那場持續數月的戰爭,將美濃、尾張兩國的農忙季節徹底搞了個天翻地覆。

幸好在織田信秀出兵之後不久,有人來到村子裏傳下暫代城主的織田信長的命令,讓所有的老弱婦孺一起出動,趕緊將田裏的稻子搶收回來,並說一旦戰端開啟,田地被交戰雙方踐踏,損失會比提前收割大得多。尾張的百姓才得以靠著搶收回來的莊稼而勉強繳納了年賦,也沒有被餓死或淪為暴民。

這道命令本應極大地挽回那位乖戾的家督繼承人、“尾張的大傻瓜”織田信長在百姓心中的聲望,但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幾乎所有的百姓根本就不相信他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和愛民之心,都認為是留守那古野城的家老平手公大人的主意——“他那個破腦袋瓜能想到這個?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大部分的百姓都這麼說。

八名鎧甲騎士出城之後不久,一百名騎兵排著整齊的隊列,緩緩策馬走出了城門。

看到騎兵出現,農夫們反而都放心了,因為這些騎兵身上並沒有穿著甲胄,而是整齊鮮豔的禮服——在戰國時代,武士的命不一定有多麼值錢,但馬卻極其希罕而寶貴,無論是哪國的大名,都不會就這樣讓他們去打仗的!

尾張織田家的家督繼承人織田信長騎著他最心愛的連錢葦毛馬,走在馬隊的中間,身上穿著非常豪華的禮服,下配一條顏色搭配十分適宜的長褲;頭發烏黑亮澤,高高束起十分漂亮的發髻;腰間配著一長一短兩把刀,刀柄上纏繞著金銀絲線,在初升的太陽映照下閃爍著絢麗奪目的光華;那張異常俊美的臉上容光煥發,昂然騎在馬上,全身散發出高貴不凡的氣質。

見到未來的領主出城,那些農夫不敢怠慢,紛紛走出田間,跪伏在路旁迎接。

若是織田信長能繼續保持著這樣神聖不可侵犯的凜然神態,倒也能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改變領地內的民眾對他一貫的看法。可是,或許這樣的要求對他這個“尾張的大傻瓜”來說有些過高了。出城門後不久,當陪侍在他身邊的家老平手政秀撥轉馬頭,到後麵去整束後續隊伍之後,他立刻掀起和服的下擺,扯出一隻被隱藏起來的口袋,從裏麵摸出一隻柿餅,旁若無人地塞在口中大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