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孚聖望(2 / 2)

仔細看完了演習方案,朱厚熜又掩卷沉思了許久,才緩緩地說:“不錯。演習方案十分宏大卻又十分周密,兵力配伍、部隊編成及戰役想定也切合實際,尤其是調動禁軍第三軍增援大同的想法,完全符合朕編練禁軍‘拱衛京師、策應九邊’的初衷。”

接著,他又感慨地說:“實話對你們說,當初定下演習的事,朕最擔心的便是你們能否領會朕的意思,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還為此擔心了好久。不過,今日一看,這個方案比朕預想的還要好,可見內閣和兵部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不錯,真不錯!”

軍事演習尚且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之事,更不用說是製定什麼“演習方案”,楊博帶著總參謀部幾十名參謀連難得的春假都沒有休,熬更守夜地忙了兩個多月,幾經改易,才拿出了這麼個東西。因並無章法和前朝掌故可循,無論是主持製訂軍演方案的楊博,還是審閱方案同意上呈禦覽的李春芳和曾銑,心裏都是著實捏了一把汗,此刻聽到皇上一連用了三個“不錯”,對兵部和總參謀部不吝言辭的讚不絕口,三人心中那塊大石頭總算是落地了,不禁都是喜形於色。

李春芳笑道:“此方案主要還是總參謀部各位參謀的功勞,微臣與曾部堂可沒有出多大的力。尤其是楊侍郎,這兩個多月裏,他連家都很少回去,累了就在值房裏打個盹……”

楊博趕緊說:“皇上過譽,李閣老謬讚了。製定此方案,微臣與總參謀部各位同僚確是出了一點綿薄之力,但李閣老與曾部堂掌纂定奪,並時常指點微臣,更是功不可沒……”

“嗬嗬,朕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們這就開始相互吹捧,相互表功了,是否失之過早啊?”隨口開了句玩笑之後,朱厚熜正色說道:“朕說不錯,卻並沒有說對你們的方案便沒有一點意見。”

李春芳、曾銑和楊博三人的心又懸了起來,慌忙站起,李春芳垂首說道:“臣等愚鈍,才智難及聖天子於萬一,方案不當之處懇請皇上明示。”

朱厚熜卻不直接回答,問道:“依三位愛卿之見,此戰紅藍兩軍勝負如何?”

這個問題倒把李春芳、曾銑和楊博三人都給問住了。他們三人,一個是內閣總理軍務的次輔,一個是兵部尚書,一個是明軍總參謀長,可以算是朝廷主持軍務的三大巨頭,這幾年裏編練禁軍、整飭邊鎮武備也都是他們三人居中調度、運籌帷幄並全力主導。皇上要搞的這次軍事演習,擺明了說是要檢驗各軍戰力,手心手背都是肉,讓他們說誰勝誰負才好?

見他們都不好回答,朱厚熜說:“《孫子兵法》有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你們既然擬訂了這樣周密的演習方案,想必也已廟算謀劃,對勝負結果了然於心了。不必顧慮什麼,且說來聽聽。”

盡管十分為難,但君父有問,臣子不能不明白回話,更何況皇上一再催促,再不回話,就有失人臣之禮了。因此,李春芳不得不硬著頭皮說道:“回皇上,禁軍謹遵聖諭按照新式軍製進行了整編,配備了精通軍略、善於帶兵並有實戰經驗的武官充任各級將佐,軍械、糧餉一應優先從厚,皇上時常親垂聖問,四時巡幸兵營、犒賞六軍,全軍將士無不感懷聖恩,矢誌報國,操練十分辛苦,更是從未間斷,軍威之盛、戰力之強,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不過,這兩年裏,雖說各邊鎮未曾與北虜再起刀兵,但為保證邊境安全,宣府、大同兩鎮厲兵秣馬,日夜操練,各類戰守軍械也一應俱全。此次演習,大同軍背靠堅城,又得宣府軍和禁軍第三軍傾力相助,兵力已占優勢。故臣冒昧揣測,紅藍兩軍勝負當在五五之數……”

朱厚熜不置可否,轉頭問楊博:“總參謀部對此有什麼看法?”

楊博說:“回皇上,按照總參謀部的推演,大同城高溝深、城中糧秣、軍械充足,當可在宣府及禁軍第三軍兩路援軍趕到之前守住大同。紅藍兩軍最終將會戰於大同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