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官當典當行的始作俑者是朱厚熜,但他卻沒有很快下旨允行,任憑這場爭論持續了近一個月,用意在於利用這場大論戰引起朝野上下的重視,改變明朝官員士子重義理、輕經濟的傳統觀念,逐步建立起政府理財、商業貿易、國家信用等意識,為日後進一步改革奠定思想基礎。因此,他責令邸報、《民報》等刊物連篇累牘地刊登戶部的反駁奏疏,並動員京師大學堂經濟科的教喻、生員也發表文章予以聲援。雖說開啟民智的效果如何隻有天知道,但此舉向朝野上下宣示了皇上支持設立官辦典當行的態度,那些反對的聲浪逐漸消沉了下來。
京城一半以上的當鋪都被查封歇業,放高利貸的不法奸商也拿辦了幾十個,隨即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商戶融通資金和百姓臨時借貸救急出現了困難。朱厚熜看看火候已到,便下旨由戶部撥給官本三十萬兩銀子,辦起了官營典當行,將之欽定名曰“民生典當行”,請內閣首輔嚴嵩親書招牌,加蓋皇上的寶印,吹吹打打地送到了戶部。
民生典當行開業的第一件事,是處理那些從被取締的當鋪中查抄來的當物,並張貼告示,無論是否屬於“死當(到期不能贖回的當物,當鋪可以自行處理),隻要有當票為憑據,即可前來贖取。贖當不論當初約定利率,都按照票麵上的本金,以月息兩分償付利息,亦不計算複利。
朝廷對當鋪按本金的十分之一征收賦稅,典當行的利潤之大可想而知。這其中,除了抵押放款,收取高額利息之外,當鋪處理死當也有很大收益。概因當鋪接當時,總是百般挑剔,刻意低估當物價值,送當人所能借貸到的款項至多隻有當物原值的一半,有的甚至隻有三分之一,一旦不能到期贖回,當鋪作為死當自行處理,就可獲得一兩倍的額外收益。此舉有力地駁斥了官營當鋪牟取暴利和與民爭利的說法,贏得了無數窮門小戶百姓的交口稱讚。
不用說,這也是朱厚熜的主意,想藉此恢複已被老祖宗糟蹋殆盡的國家信用,為日後發行貨幣奠定基礎。但是,此舉卻遭到了馬憲成的反對。他認為,朝廷抄沒入官的當物,民生典當行按月息兩分收息,已是大大的惠民善政,至於處理“死當”,則不必拘泥於此。朝廷設立官營典當行是為了解決軍事演習所需花費,從長遠來看,如楊隋李唐和趙宋三朝一樣,放款收息確實能緩解財政緊張的局麵;但由於典當行接當放貸總有個期限,未必就能很快獲得巨利,兩兩個月時間裏不但無望為軍事演習籌措錢糧,更難以在短期收回朝廷投入的三十萬兩現銀--要知道這三十萬兩銀子可是預留的京城兩萬官吏一月的俸祿和養廉銀,六七月份朝廷收項青黃不接,就指望著這點銀子給百官屬吏開支,到時候若是拿不出來,百官鬧起了欠俸,朝廷麵子就丟大了!
此外,當日皇上提出設立官營典當行,信誓旦旦地說不問戶部要銀子,還要送“一注大財”給他,他便以為皇上言下所指的就是查抄那些違法收取高息的當鋪所得那些死當。誰知道,皇上竟如此大方,拱手將這注大財又讓給了百姓!
朱厚熜也知道,抄沒所得之中,不法高利貸者的家產多是房產地契,一時難以變現;被網開一麵的那些當鋪所繳納的罰款,又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馬憲成就指望著處理死當為國庫大撈一把。因此,麵對馬憲成的焦慮和抱怨,他避而不答,隻是自信滿滿地告訴他,自己身為天子,一言九鼎,曾答應過要給戶部“一注大財”就絕對不會食言,到今年的六月份若不能兌現,由他自己麵對百官的詰難,絕不讓戶部坐蠟。
盡管馬憲成仍不敢放心,但有皇上的親口承諾,他又怎能再就這個問題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