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彙通天下(1 / 2)

在賀蘭石疑惑不解的眼神中,朱厚熜說:“如今國家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各省府州縣之間的異地商業結算也日益增多,賴有皇上清平治政,光靠鏢局運送現銀,費用高、時間長、風險大;隻靠你們銀號來辦理彙兌吧,我大明廣袤萬裏,即便是資本實力再雄厚的銀號,也不可能將分號開遍兩京一十三省,朕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彙通天下,方便你們商賈貨殖四方,更進一步地促進國家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

“彙通天下?”嚴世蕃心裏不禁產生了疑惑。而張居正和賀蘭石卻都是眼睛驟然一亮。

朱厚熜說:“恰如張太嶽方才所說,飛錢彙兌既避免了商人攜帶現錢長途跋涉的風險,又能減少各地方官府衙門運錢進京的麻煩,一舉兩得。朕就在想,如今朝廷推行一條鞭法,各項雜役折銀征收,各地官府衙門都要將收到的銀錢解送京師交於戶部;而你們商人卻要拿著現銀四處購貨,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效法唐代,由朝廷和各級地方官府衙門為你們商戶辦理彙兌業務?”

說著說著,朱厚熜又興奮地站了起來,繼續說道:“具體說,就是你們各大商戶以一定數額的銀錢存於戶部太倉,由戶部給你們開立戶頭,你們需要前往哪裏采辦貨物,就由戶部從你們的戶頭下帳,給你們開出憑信,無論金額大小,等若銀號開的銀票,你們隻要持此憑信,去往各地方官府衙門,由他們拿庫銀墊支,事後再與戶部結算,用你們的憑信衝抵應上繳朝廷的賦稅。銀子不出太倉,就可流通天下。你們節約了雇傭護衛和鏢局運送現銀的偌大開銷,朝廷及各級地方官府衙門亦能減輕解送賦稅的麻煩,豈不也是一舉兩得?甚或你們也不必把現銀運到京師與戶部交割,比如說你賀蘭石在大同民市上賺得了銀子,可以交到大同的藩庫,大同藩庫收迄之後行文戶部,說明戶主、金額。戶部接到大同藩庫的公文之後就記入你名下的戶頭,作為日後開出憑信的本金。”

說到這裏,他突然問道:“賀蘭石,朕問你,你們寶緣號,還有其他那些錢莊、銀號收取存款,是存款人給銀號交納保管費用,還是你們給付存款利息?”

賀蘭石並不知道何謂“存款利息”,但皇上的意思還是明白了,忙解釋說:“若是吸攬私人銀錢,銀號充做股本,逐年按股分紅;若是商戶寄存在銀號的銀錢,要開出銀票使用,則不給付利息,因辦理彙兌要按金額大小收取彙費,或千取其十五,或百取其二,依據季節淡旺、路途遠近及商戶信譽而定,但都不收取保管費用。”

朱厚熜笑道:“難怪你舍不得讓朝廷染指這個行當,隻在存銀這一頭,你們銀號就大大賺了一筆!方才張太嶽未曾說過,唐朝的飛錢彙兌原是平價彙兌,不收彙費的。不過,因交通不便,商人將錢存在各道進奏院,往往要一兩個月之後才能回到本道合券付款,各道進奏院便可利用這個時間段放款取息,利息收益就相當於是彙費。而你們是一個蘿卜兩頭切,兩邊都要賺錢啊!”

賀蘭石頭上冷汗立刻冒了出來,剛要跪地解釋,卻又聽到皇上說:“不過,這樣也好。大明官製律令載有明文,朝廷及各級地方官府衙門都不能與任所商戶有銀錢上的往來,更不用說以官銀放款取息了。可若是不收取彙費,連有司衙門給你們開憑信的筆墨開銷都無從支出,你那同鄉馬閣老又少不得要跟朕打擂台,說朕浪費國帑了。再者,你們銀號一向收取彙費,朝廷設立的官營彙兌機構若是不收,豈不是擠得你們沒有生意可做?”

接著,他遺憾地搖頭歎息道:“可惜啊!按照朝廷規製,各省府衙門之間銀錢往來要統一歸於戶部結算,不經行文請示戶部,得到戶部回文同意,就不能發生橫向聯係。否則的話,你們就可以在各省藩司存銀,由各省藩司直接給你們開出憑信,任憑你們行走天下、貨殖四方,不必再經過戶部這一環節。這才是朕夢想中的彙通天下!如今隻能先做到這一步,至於以後能不能彙通天下,還得從長計較。”

賀蘭石聽得怦然心動,一時竟愣在了那裏。

誠如皇上所言,資本再雄厚的銀號也不可能將分號開遍全國,彙兌不通、采辦貨物隻能用現銀交割的地方比比皆是,象一些分散各地的小宗采購,就不得不委托當地的牙商中介或坐地商戶,既受製於人,在價錢方麵就先讓別人賺了一頭。特別是近年來,因海市蓬勃發展,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南洋那邊供不應求,徽州商幫借著占盡地利人和之便,也仰仗自己手上有大量從南洋那邊賺回來的銀子,直接從原產地收購,尋常小作坊主和桑農、茶農隻認真金白銀,當然願意賣於他們,給山陝商幫采辦貨物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如果能利用各地官府衙門隨時支取現銀,山陝商幫便可放手與徽州商幫展開競爭,也可撇開牙商中介,直接派人到各地絲綢作坊或鄉下茶場收購,這樣當然是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