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精兵路線(2 / 2)

見張茂一臉憂鬱之色,連領旨都忘了,朱厚熜知道他心中愁腸百結,就握著了他那隻長滿老人斑的手,懇切地說:“朕也知道,曆來整軍裁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惹出亂子來。所以朕才讓你們五府與兵部仔細商議,反複斟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略,還要征詢九邊及各省的意見,謹慎行事。不過呢,你張老公帥一輩子穿號衣吃軍糧,‘精兵三千勝過冗兵十萬’的道理比朕明白,為了我大明的江山永固、社稷安泰,朕不能不走‘精兵路線’,少養兵,養精兵,在不增加額外開支的基礎上,打造一支天下強軍!而強軍之道,首重選將,沒有一個適當的晉升、淘汰機製,那些年輕有為的青年軍官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在一個更合適的位置上鍛煉、發揮他們的才幹?要知道,我大明朝的老黃忠隻有你張老公帥一個,朕可不敢指望軍中眾將都能跟你一樣,年近古稀還這麼硬朗,精明強幹不遜於那些年輕人啊!”

張茂被皇上這一番情深意切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慨歎一聲:“皇上說的這麼透徹,老臣還有什麼好說的?惟有拚著這把老骨頭,替皇上把這件事辦成辦好,就算是老臣能為皇上盡的最後一點忠心了……”

“這是什麼話?”朱厚熜開玩笑說:“是不是一直惦記著朕許你的配享太廟?朕還沒死呢,你想進也進不去啊!”

此話一出,張茂和李春芳等人的臉上都變了顏色,嚴世蕃更是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說:“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且不可說出這等不吉之言。”

朱厚熜一哂:“朕和張老公帥是什麼情分?我們君臣二人說說知心話,礙著你何事?再者說了,你這話說的太過討巧,別指望著說這些好聽的話能糊弄朕。曆代帝王都被人山呼萬歲,可又有誰真能萬歲?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能抗拒得了?朕為何不再迷戀方術求長生,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朕才如此珍惜眼前美好時光,欲在有生之年致力中興、揚我大明!”

說完之後,他又拍拍張茂的手背:“張老公帥,嚴世蕃還年輕,不明白這個道理,你該能體會朕的心意,對咱們君臣來說,一萬年太久,還是隻爭朝夕吧!有什麼意見和難處都說出來,大家商議著辦。”

眾人心中也是一哂:皇上的天壽,還要比嚴世蕃小上幾歲,聽那口氣,竟象是一位已經曆了百年滄桑的老人一般!但皇上自己都不以為忌,他們就不必去說那些違心的奉承話,表情也都緩和了下來。

張茂沉吟著說:“老臣一時也沒有想好,隻說幾處不明白的地方,皇上說到兵士及各級軍官將佐服……服……哦,服役年限!可是到時無論如何也必須離開行伍?”

“當然不是!”朱厚熜毫不猶豫地說:“服役年限隻是個總的規定,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朕以為,一開始隻以鼓勵、提倡和動員為主,尊重個人意願,不強迫,更不搞一刀切。各級軍官將佐超過任職年限卻無法晉升,自己又不願離軍,則由上司依據其能力妥善安置,或準許其繼續帶兵,或安排其從事力所能及的其他工作,比如說可轉到隨營軍校教書、可調任後勤部門當個糧秣官、可轉到屯田處掌管軍屯等等,報備五府及兵部即可。”

接著,他又笑著說:“嗬嗬,對於那些能征善戰、又會帶兵的軍官將佐,你張老公帥舍不得他們離開行伍,朕更舍不得!兵士也照此辦理,甚或各軍還要有意識地留下一部分戰鬥骨幹,老兵帶新兵,幫助新兵盡快適應軍旅生活,並傳授作戰技能。此之所謂‘傳、幫、帶’。惟有如此,才能保證各軍戰力不下降,我大明軍隊就形成良性循環了。”

張茂一時還不明白究竟什麼才是皇上心目中的“良性循環”,但也知道這麼處置,九邊軍中諸將也不好強烈反對,五軍都督府的壓力就小多了,便說:“皇上聖明。老臣還有一事,想懇請皇上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