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旁觀者清(2 / 2)

這一戰術,脫胎於嘉靖二十四年戚繼光在營團軍首創的戰車營鐵桶陣法,不過,由於更多的火器相繼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可以有效利用諸兵種協同作戰,並將各種火力依射程遠近進行合理配置,威力較之當初的鐵桶陣大了不知多少倍,連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朱厚熜看了也不禁歎為觀止。由於這支試驗部隊總計五千五百人,超過明軍一個團的編製,又沒有達到一個師的兵力,朱厚熜索性操練出了旅這一級編製,賜名曰“混成旅”。

按照朱厚熜的本意,如此先進的軍事建製和戰術思想,應該立刻推向全軍。可是,總參謀部經過嚴密的論證,提出了三大暫緩推行的理由,其一,受限於當前科技及生產水平低下,皇上又力排眾議,確定了以優先發展海軍,確保海疆安寧和商路暢通為軍事建設的重點,兵工總署要優先滿足適用於海軍艦艇的火炮的生產,無法大量生產剛剛定型的輕型神龍炮;加之裝備佛朗機的輕戰車可以用民用大車改裝而成,而裝備輕型神龍炮的重戰車卻需要特製,馱拉戰車的馬騾也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這些必需裝備的生產和訓練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其二,明軍剛剛完成新式軍製的整編,各級指揮體係尚未完全理順,不宜再進行新一輪的改革;其三,混成旅的建製及其相應的戰術還停留在試驗階段,尚未經過實戰檢驗,貿然在全軍推行肯定會遭到那些因循守舊的高級將領的反對。

朱厚熜考慮再三,覺得總參謀部的建議也很有道理,不得不暫時擱置了這一想法,卻一直引以為憾,吩咐俞大猷抓緊試驗部隊的建設和訓練,演練各種戰術,並時常垂詢相關情況,顯然是準備一旦時機成熟,就要將混成旅這一建製向全軍推行。

聽楊博這麼說之後,俞大猷也覺得很有可能,不禁啞然失笑:“看來愚兄是當局者迷,不如惟約兄旁觀者清啊!不過,即便如此,隻一個混成旅,攏共不過五千五百人,獨擔如此大任,兵力還是顯得過於薄弱了些……”

楊博微微一笑:“皇上是曾當眾說過隻以五千人隨行,其餘部曲都要班師回朝。不過,皇上還曾有過嚴令,不許我軍就食於蒙古各部。但此地尚不是我大明統轄之地,既未曾建州設縣,又沒有軍需轉運署,這五千餘人的糧秣軍需如何保證?還得從大同押解而來。韃靼各部預定舉辦那達慕大會的古豐州距離大同有三百裏之遙,征發民夫運送軍糧,不免有擾民之虞,以皇上之天心仁厚,想必不會同意。不若就由你第一軍每五十裏駐軍一部,接力運送軍糧好了。這個建議,皇上定然不會反對,韃靼各部及俺答本人也都說不出什麼話來。”

俞大猷聞言大喜:將第一軍分散駐紮在大同至草原腹地,距離古豐州最近的一支駐軍不過五十裏地,一旦聖駕有事,旦夕可至古豐州,其他各支駐軍既能趕來救駕,又能引領駐守大同的第二軍、第三軍和大同軍馳援,哪怕是俺答部傾巢出動,也未必就能撼動聖駕。此外,還能通過各處駐軍接力運送軍糧來互通消息,查探敵情,興許還能及時發現敵人的異常舉動,提前做出相應部署,楊惟約的建議真是妙不可言!

他猛地一拍楊博的肩膀:“好你個楊惟約,算無遺策,不愧是將士們口中的‘小諸葛’,愚兄佩服、佩服!”

楊博雖曾在軍中任職,如今又是明軍總參謀長,但他畢竟是個文官,怎能禁得住俞大猷這麼大力的一拍?當即就疼得麵孔都扭曲了,揉著幾乎失去了知覺的肩膀,苦笑著說:“你是當局者迷,我是旁觀者清嘛!不過,既然知道我是隻會搖搖鵝毛扇出出點子的‘小諸葛’,你俞誌輔這個‘賽孫武’就要手下留情啊!拍碎了我的肩膀,誰幫你畫地圖?”

“對,地圖!”俞大猷說:“快快把你們繪製的地圖拿來,我得給各處駐軍好好選個營地,畢竟是分散駐守,一定要能進退自如,還要靠近水源,免得被敵人鑽了空子。”

楊博白了他一眼:“你若是方才不打擾我,興許各處駐軍的營地我都已經選好了。不過,王參謀和殷參謀兩人一直在嘀咕個不停,想必已經選好了點,就請你俞大軍長過目定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