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無恥漢奸(2 / 2)

聽完亦不刺的轉述之後,仇鸞幾乎要崩潰了:以往漢蒙兩族交惡,多是因為朝廷不肯放下天朝上國的架子,與蒙古各部平等往來、友好通商,蒙古各部迫於生計,才不得不縱兵南下剽掠,導致北邊戰事不絕、兩族仇恨日益加深。如今,皇上竟許下了那樣的承諾,顯然是誠心與蒙古各部交好,而兩族交好之後,哪裏還有他仇鸞的活路?草原之大、天下之地,隻怕再無他容身之地了!

想到這裏,仇鸞故意哈哈大笑起來:“高,實在是高,不愧是天聰睿智的九五之尊啊!”

亦不刺眼中閃過了一絲疑惑:這個可恥的蠻子叛徒平日裏口口聲聲說他與蠻子的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提起那個將他抄家滅族的蠻子皇帝,也總是一副咬牙切齒、恨不得將其食肉寢皮的模樣,今天怎麼突然又對蠻子皇帝大加讚譽,難道他就是蠻子們常說的那種“身在曹營心在漢”、兩麵三刀、背信棄義的無恥小人?

笑過之後,仇鸞為亦不刺分析道:“就以大明皇帝承諾於蒙古各部的三份厚禮而論,真可謂是煞費苦心了。其一和平,亦即他所承諾的永不北征,自然是漢蒙兩族民眾都衷心期望的,要知道,普通百姓可沒有什麼開疆拓土、成就不世之功業的雄心壯誌,隻要能活得下去,誰都不願意舍出性命去打仗,隻這一條,大明皇帝就已經在道義上占了上風,可謂先聲奪人,汗王也無法公然反對。至於其二幸福,也就是他所承諾永不罷市,這也是各部一直夢寐以求之事,且關乎萬千部民生計,汗王更無法公然反對。至於其三未來,大明皇帝雖說聲稱各部普通民眾亦能將子弟送入大明就學,其實隻是一個幌子,要義隻在索取各部王公貴族子弟,名曰就學,實則充為人質,各部就再也不敢輕舉妄動,自此大明北邊再無憂患,於蒙古各部也能予取予奪,用心不可謂不良苦,計謀不可謂不高明。更難得的是,這三份厚禮,無異於三道繩索,絲絲入扣,步步緊逼,不由得汗王不入甕啊!所以,汗王再次駁回將軍老成謀國之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亦不刺聽出了仇鸞話語背後的深意,問道:“你的意思是,明朝是以這三份厚禮為誘餌,引誘汗王及各部就範?”

“除此之外,將軍還能有其他的解釋嗎?”仇鸞拈著胡須笑道:“至於皇上送出這三份厚禮是否如其所言,也如汗王所願,是出於一片至誠之心,仇某也不敢在將軍麵前隨意置喙。但請將軍不妨想上一想,朝廷這些年來對待蒙古各部究竟如何?”

亦不刺歎了口氣:“正因近年來明朝一直依約通貢開市,各部都得了頗多實惠,尤其是我們土默特部,得到了糧食布帛比其他各部更多了不少,汗王才不好置疑他們的誠意……”

仇鸞又笑了起來:“當初我在大同任職,貴部也曾多次求貢,雖說朝廷一直不許,可我念及貴部民眾生計艱難,還是暗中與貴部互市,更從優議定馬價,貴部從我手中得到的糧食布帛,算下來比朝廷如今給貴部的賞賜更為豐厚。天子富有四海,竟不如我這一個邊鎮軍帥出手闊綽,難道這也算是朝廷的誠意?”

亦不刺心中一哂:當初你在大同,擔心我們率軍進犯,不得不暗中和我們交易,名曰互市,實則給我們行賄送禮,花錢買個平安而已,你還有臉拿出來說!但他也不好當麵揭仇鸞的傷疤,淡淡地說:“明朝賞賜各部大體一致,我們土默特部也不好非要壓過其他各部一頭;再者,馬價曆來是由二殿下黃台吉與明朝有司官員商議酌定,是貴是賤,我也不好說什麼。不過,這幾年裏,明朝並不求多得良馬,馬價貴賤並沒有多大差別,而且,明朝恩準各部民眾以牛羊換取糧食布帛,這已是破天荒的頭一遭,民眾得了很多實惠,無不對明朝心存感激,汗王也多次誇二殿下會辦事呢!”

見亦不刺反而幫著明朝說話,原本堅決反對與明朝結盟修好的決心似乎已有所動搖,仇鸞急了,也就顧不得裝出一副公允平和的樣子,嚷嚷著說:“明朝是不曾斷絕馬市,可這幾年裏,朝野上下關於開市的爭議何曾平息過?將軍就真的相信那個無道昏君會一如既往地準許各部朝貢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