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六禮娶親(2 / 2)

嚴世蕃在大同威脅張居正一事,已被鎮撫司偵知並稟報給了朱厚熜。朱厚熜擔心自己一直苦心栽培的宰相之傑被嚴世蕃這個壞東西給嚇住了,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中庸之才,本想借機敲打敲打嚴世蕃,替張居正撐腰出氣,卻苦於嚴世蕃還算有點用處,難以把這件事情擺在桌麵上來說。此刻見他還是能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心中頗感欣慰,就笑著說:“叔大,你所說的‘六禮’是我們漢人的婚禮習俗,朕所說的‘六禮’卻是草原的婚禮習俗,並不是一回事。”

所謂“六禮”,即一納采, 二問名, 三納吉, 四納征, 五請期, 六親迎,從《禮記?昏義》、《禮儀?士昏禮》到《唐律》,乃至《大明律》都載有明文,也都大同小異。張居正自己討老婆行的就是這六禮,隻是他沒有想到皇上說的“六禮”竟是草原的習俗。他不禁詫異地看著皇上,心說難道蠻夷化外之地也有這些禮儀規製嗎?

朱厚熜惡補了《元史》和草原的習俗,因此難倒了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張居正,不免十分得意,就又笑著給張居正解釋說:“草原上婚禮的固定程序有訂婚、獻哈達、喝許親酒、送彩禮、敬酒取名、拜天娶親六項,故名‘六禮’,行過‘六禮’之後才能迎娶新娘,與我們漢人所說的‘六禮’可不是一回事情啊!”

張居正慚愧地低下了頭:“微臣淺陋無知,便妄言是非,褻瀆聖聽,懇請皇上責罰。”

朱厚熜大度地擺一擺手,說:“不知者不罪,責罰什麼?日後多讀點書,增廣見聞也就是了。留心處處皆學問嘛!不過,你的話倒是提醒了朕,朕之所以要按照草原習俗行事,不過是為了讓順義王覺得顏麵有光,堅定其歸順向化之心;更向蒙古各部宣示朝廷優撫羈縻之誠而已,但是,以你張太嶽之博聞強記,都不免產生這種疑惑,更遑論朝野上下那些不學無術,卻最會捕風捉影的庸碌之才。這草原‘六禮’,朕也不能全行了。眼瞅著那達慕大會就要開始了,時間倉促,訂婚這一項就免了;獻哈達和敬酒,都要彎腰鞠躬,朕是天朝上國之君,若是這麼做,隻怕會被人誤以為是向夷狄屈膝,這兩項也都免了。隻留許親酒、送彩禮和拜天娶親這三項儀式。”

說到這裏,他看看張居正、俞大猷和楊博三人,突然又笑了:“嗬嗬,不說到這個,朕還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給忘了,拜天成親之前,為了增添婚禮的喜慶氣氛,更為了考驗新郎的智慧和膽量,女方家的親友儐相常常要出許多題目百般刁難新郎,新郎必須得做好過文、武關的準備。此事朕就拜托你們三位愛卿,叔大和惟約兩人負責幫朕過文關,誌輔再加上鎮撫司的大太保楊尚賢兩人負責幫朕過武關。任憑他們百般刁難,有你們四人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朕就能安安心心地做新郎了……”

看著興高采烈的皇上,誰敢在這個時候給皇上潑冷水?張居正、俞大猷和楊博三人慨然領命,嚴世蕃更是湊趣說道:“皇上睿智天縱,有四位大人保駕,皇上定能順順利利地將玉蘇郡主迎娶回我大明,亦能在蒙元各部王公貴族麵前展示我大明之文才武略,皇上此次巡幸草原更可稱得上是功德圓滿了。”

聽他提到了“功德圓滿”,朱厚熜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忙問道:“朕去年年底就將護教王平旺嘉措等多位黃教高僧送到順義王這裏傳教,成效如何?”

皇上正在做夢娶媳婦,突然又跳到了政務上麵,在場的幾個人都是一愣。張居正因與一直主持此事的禮部僧錄司員外郎初幼嘉私交甚篤,也就關心此事,忙回答道:“回皇上,護教王平旺嘉措等高僧入蒙傳教,順義王對他們頗為禮遇,也對他們黃教的教義很感興趣,時常把他們請到土默特部大營傳經授義。但畢竟隻有半年時間,土默特部王公貴族及部民還未能接受他們的教化。”

“難怪順義王連提都不曾在朕麵前提說過此事……”朱厚熜沉吟著說:“這樣吧,朕就來推動一下。按照草原的習俗,婚禮上不是要請薩滿教的巫師給一對新人占卜祈福嗎?不必朕提醒,順義王知道該怎麼做。朕再增加一項:由護教王平旺嘉措率黃教高僧給朕誦經祈福。朕要在各部汗王和王公貴族麵前,大大地幫他們黃教做一次宣傳,有他們輔助,朝廷才能更好地羈縻各部嘛!”

這一回,不但是嚴世蕃,張居正、俞大猷和楊博三人也由衷地說:“皇上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