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三道難關(三)(2 / 2)

見過這個東西的人立刻明白了張居正的心意,圍觀的普通民眾卻還是疑惑不解。張居正拿起了那麵鏡子,鏡麵斜上,映出了一輪紅日。他笑著說:“天日至尊,我輩凡夫俗子安敢加一矢於天日?不若就以此鏡像為的,隻要楊大人射中鏡子,就算我們過了這一關,亦不刺將軍意下如何?”

眾人都對這位年輕的漢人官員的急智和計謀大聲叫好,黃台吉卻大叫道:“不!不要射!”

明朝官員的用意很明顯,無論如何隱忍,都要把皇上的新娘娶回去,卻又不能在各部民眾,尤其是亦不刺的麵前折了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儀。因此,張居正就挺身而出,不惜以身為靶標--要知道,這一箭無論是稍微射偏一點,或是用力大了一點,射中的便不是鏡子,而是張居正的身體。一場熱熱鬧鬧的喜事,立時就砸了鍋!

亦不刺也是一怔,他沒有想到,蠻子皇帝的手下臣子竟是如此忠心耿耿,一個個還都能文能武又這樣足智多謀,心中的那股子爭強好勝的心勁兒突然全泄了,意興闌珊地擺擺手,說:“算了。難得你們都有這樣的勇氣,我認輸了。”

亦不刺不再刻意刁難,楊博也就不再逞能,收起了弓箭,笑著說:“謝國舅爺開恩。三關已過,我們是否可以請玉蘇娘娘起駕了?”

亦不辭嘴角抽搐了一下,想要說什麼,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痛苦地看了五彩帳篷那邊一眼,轉身而去。

“哥--”五彩帳篷那邊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叫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穿著盛裝嫁衣的玉蘇抓著帳簾,已是哭得淚人一般了。

亦不刺如被雷擊一般,渾身猛地一顫,腳步也停了下來,可他最終還是沒有回頭,仰頭舉起手中的羊皮酒袋猛灌了一氣,然後沉聲說:“你走吧!”

“哥……”玉蘇哭喊著說:“我舍不得離開草原,舍不得離開額吉和你啊……”

亦不刺將手中已經空了的羊皮酒袋猛地拋向空中,頭也不回地走了。

圍觀的人群之中,翁吉亦惕部的民眾有人開始跟著玉蘇一起嗚咽起來,其他各部的人也都是一臉的戚容,不少人扭過了頭,似乎不忍心看這生離死別的淒楚一幕。

明朝前來迎親的諸位文武官員,盡管個個都是足智多謀,但麵對這種景況都不好說話,便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黃台吉。

黃台吉心裏也不好受,但此事關係全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強裝笑顏,說:“玉蘇妹子,你侍奉大明皇帝是長生天的旨意,也是我們草原全體部落的榮耀,這是一件大喜的事兒啊!你舍不得離開生你養你的草原、離開親人,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不過,你也不必擔心,大明皇帝說了,日後他會時常到草原來做客,你也能時常回娘家來看你額吉和哥哥,就不要難過了。父汗和各部汗王都在那邊等著喝你的喜酒,我們還是趕緊走吧!”

玉蘇深深地看了哥哥的背影一眼,又四下裏掃視了一圈,沒有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痛苦地閉上了眼睛,點了點頭。

楊博忙帶頭跪了下來,高聲說:“恭迎玉蘇娘娘起駕!”

幾名陪嫁侍女攙扶著玉蘇,走向了披紮著五彩錦緞,裝飾得金碧輝煌的彩車。即將登車的前一刻,玉蘇停下了腳步,回望從不遠處漸漸圍攏過來送行的部民,哽咽著說:“長生天可以作證,無論我走到哪裏,我的心會永遠留在草原,留在翁吉亦惕部,留在我心愛的人身邊……”

翁吉亦惕部的部民都跪了下來,亂哄哄地說著“玉蘇小姐一路走好……”、“常回草原來看我們……”之類的話。那些女人和孩子們都忍不住哭了起來,而那些魁梧彪悍的蒙古大漢雖說沒有流淚,卻都把噴火的眼光投向了明朝迎親的使者們,即便是久經戰陣的俞大猷和殺人不眨眼的鎮撫司大太保楊尚賢,竟也都有一種不寒而栗之感。

玉蘇再次四下裏掃視了一圈,似乎是要最後看一眼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大草原,但讓她失望的是,她還是沒有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