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本草綱目(2 / 2)

李時珍尷尬地應道:“皇上天聽若雷,神目如電,罪臣不務正業……”

“你說什麼?”朱厚熜誇張地大叫道:“不務正業?你身為醫者,還是我大明朝的太醫,鑽研醫術、鑒別藥材怎麼就是不務正業了?難道說要你象前些年太醫院的那些太醫一樣,不是煉丹,就是給朕搜集方術?”

接著,他收斂了笑容,正色說道:“本草不但該重修,而且刻不容緩!其實,前兩年朕就有這個想法,也一直認為此等重任非你李時珍莫屬。但因重修本草不但耗時費力,而且需要你付出常人所難以想象的辛勞,要窮一生之力,始有大成。一來朕並不知道你是否已經堅定了心誌;二來也想讓你多多研究古今醫書脈案,多多見識來自全國各地的藥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為你日後重修本草奠定堅實的基礎,才把這個念頭暫且擱下了。去年聽呂芳說你求他給你宮裏的腰牌,朕就確信你已經下定了決心;這一年裏,想必你也已經將內廷禦藥庫的珍惜藥物標本都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過了,朕想,該是你動手完成那部鴻篇巨著的時候了!”

難怪呂公公能爽快地給自己出入宮禁的腰牌;難怪掌管內廷禦藥庫的太監內侍從來沒有刁難過自己,每每收到各地進貢來的珍惜藥材還主動請自己過目!原來,皇上早就知道自己的誌向,也一直在暗中關注自己、關照自己啊!李時珍心中湧出一股暖流,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微臣謝皇上成全。”

“謝什麼?”朱厚熜扶起了李時珍,感慨地說:“重修本草,不知能挽救多少人的性命,這份功德,如天之大,朕怎能、又怎敢不成全?”

接著,他又意猶未盡地說:“朕推行嘉靖新政,或許能救大明一世兩世,至多不過十世八世;而你李時珍重修本草,卻能救我中華千世萬世,所以朕剛剛才說,千秋萬代之後,你李時珍的大名可是要比朕響亮的多!”

李時珍已是激動得熱淚滿眶,喉頭哽咽著無話回話。剛剛送走馬憲成,返回東暖閣的高拱忙接口道:“請皇上恕微臣鬥膽駁一句,皇上英明神武、奮萬世之雄心,創中興之偉業,我大明子民千秋萬代都會銘記皇上的恩德……”

朱厚熜一哂:“肅卿這話不通!曆史的車輪滾滾前進,無數一時風光無限的帝王將相都會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之中,朕又怎能例外?少在朕的跟前賣嘴,快快命人傳膳,朕早就餓了,都是為了等你!”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又轉向了李時珍,說:“李先生,你休要理他,咱們繼續議正事要緊。其實,在朕看來,你完全沒有必要辭官不做,你家境並不寬裕,朕又聞說你當年行醫之時,也多不索取酬勞,被人傳誦為‘千裏就藥於門,立活不取值。辭了官,你何以為生?一日三餐不繼,還怎麼專心致誌地完成重修本草的千秋功業?再者說了,你掛名在太醫院,有諸多太醫給你當助手,重修本草豈不事半功倍?”

李時珍為難地說:“回皇上,微臣與同僚在醫理見解上多有分歧,且微臣不想埋首書齋,靠摘抄前人著作輯錄成書,而是打算親往各地采藥驗看,並四處搜集民間單方,旁人也未必願意與微臣一道致力於此……”

朱厚熜點點頭:“不錯!這正是你難能可貴之處,也是我大明朝為何隻有一個李時珍的緣故。不過,山高水遠、路途艱辛,你一個人去隻怕不妥。好在朕早就想到了此節,前段時間朕讓你去培訓大同、宣府兩軍醫護兵,就是在為此做準備。你可從他們之中遴選二十名忠厚老實、可堪造就之才做你的助手。這些軍將既懂醫術,又身強力壯,與你同行,也好照顧你。朕會授他們八品醫正之職,大概沒有人不願意跟你一起去。”

李時珍這才明白皇上當初為何要讓自己抽調太醫去軍營傳授醫術,不禁深深的為聖心之深遠而感動,但他卻猶豫著說:“回皇上,微臣不能繼續在太醫院供職當差,卻仍食朝廷俸祿,已是大為不妥,豈能再勞動朝廷軍將供我差遣?”

“你這話說的奇怪啊!”朱厚熜說:“且不說我大明朝飽食國家俸祿卻屍位素餐的官員多了,並不在乎你們這區區二十一個人;你們幹的是利國利民之事,國家當然要傾力幫助你!再說了,《本草綱目》若是能早一天問世,不知能多救多少人的性命,這又豈是黃金萬兩所能買來的!”

李時珍怔怔地說:“《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