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強項門生(2 / 2)

趙鼎答道:“青浦、奉賢、南彙三縣共有九萬一千兩百一十三位災民,連同華亭、上海、婁、金山四縣絕收的八千六百九十一位災民,合計幾近十萬;每人每天按八兩發賑,需糧四百一十六石六鬥七升;七縣另有生計困頓百姓約十七萬四千人,每人每天按四兩發賑,需糧三百六十二石五鬥,合計每日需糧七百七十九石一鬥七合。至今日,鬆江府官倉及各處義倉中還有糧兩千五百六十三石,最多還能發四天。”

劉清渠聽他說的頭頭是道又準確無誤,不禁點了點頭,語氣緩和了下來:“忠於職守、勤勉任事,更能體察治下百姓疾苦,你還是個有心人。那我問你,你可曾想過,四天之後,你打算怎麼辦?”

趙鼎淡淡地說:“今年太湖端午汛,沿湖百姓遭受水災。皇上接聞奏報,即刻明發上諭,從太倉撥出百萬銀兩給應天府,並著令就近湖廣等省調糧發賑,救濟災民。學生聞說,夏閣老和撫台大人兩位恩師已籌辦了上百萬石糧食,又緊急去函湖廣,要征調一百船糧。天恩浩蕩,澤被萬民,我鬆江府的災民大概也能同沐聖恩。”

劉清渠搖頭笑道:“此話倒也並非虛妄之辭。可你知道不知道,夏閣老已下令,應天府的存糧要全部調給蘇州及其他州縣,用於賑濟災民和改稻為桑,你鬆江府賑災一事,大概要等湖廣的糧食運到之後才能料理了。”

趙鼎“呼”地一下站了起來,憤然說道:“恩師!中丞大人!我鬆江府官倉裏的存糧也就隻夠發放四天了,災情如火,等湖廣運糧過來,隻怕七縣絕收的近十萬災民就要餓死大半了!”

“這就是你的事情了!”劉清渠冷冷地說:“省裏定下了‘以改兼賑’的方略,也早將議案發給了你,四天之後,當然是讓那些有錢有糧的人拿出糧來買災民的田,災情解了,百姓不致餓死,改稻為桑的國策再責成那些買了田的大戶為完成。於情於理於勢,都不失為兩全其美之良策,這也正是‘兩難自解’的要義所在。我聽說你們鬆江府的大戶也早早就準備下了幾十萬石糧食,若是用於賑濟災民,十萬災民必不致有一人受餓殍之苦,你為何要頂著不辦呢?”

趙鼎負氣地說:“為何不能施行,學生在給兩位恩師的信中已經說得很明白。既然兩位恩師都不同意學生過問田價,學生就萬難照省裏的議案施行。”

劉清渠說:“千年田,八百主,隻有不變的田地,沒有不變的主人,而且買田曆來都有公價,這些趙府台也要過問嗎?”

趙鼎說:“學生亦在信中請示兩位恩師,倘若買田的人趁災情壓低田價,十石一畝、八石一畝,災民賣是不賣,官府管是不管?未得兩位恩師明示,學生不敢自專。”

劉清渠冷笑道:“奏疏都自己具名拜發了,你還有什麼不敢自專的?皇上重商恤商,一再嚴令各級官府衙門不得肆意淩虐盤剝商賈,這是朝野內外人盡皆知之事。你要違抗聖名,幹涉商事,我們可不敢跟著你犯渾!”

趙鼎亢聲說:“皇上重商恤商,不許肆意淩虐盤剝商賈,這自是不假。可皇上也未曾說過,各地官府衙門就能任由那些商家販夫勾結地方豪強大戶,隨意壓低田價,賤買災民的田!學生正念於此,故此才一再懇請兩位恩師重新議定方略。”

劉清渠此刻從表情到語氣都已冷到了極點:“這麼說,你是執意不肯幹了?”

“學生辱蒙聖恩,撫民一方,萬不敢助紂為虐……”

趙鼎的話還未說完,劉清渠已經站了起來,拂袖而去。

走到門口,他又停住了腳步,轉身過來,看著站在原地一臉激憤之色的趙鼎,緩緩地說:“事未經曆不知難!你才從翰林院外放鬆江知府幾天,知道江南的水有多深?照你限定的四十石一畝的價格,誰會去買?四天之後,賑災的糧斷了,又沒有大戶拿出糧食來買田,災民沒了飯吃,以致餓死了百姓,單單是把你趙鼎罷官撤職,隻怕給朝廷交代不過去。你就好自為之吧!”

“恩師……”趙鼎臉上的激憤之色不見了,換上了一副痛苦的表情:“鬆江一府,每年的賦稅占到應天的三成以上,應天又占到全國的三成以上,學生懇請兩位恩師千萬念著鬆江一點……”

劉清渠冷哼一聲:“你既然叫我一聲老師,就還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學生……學生送送恩師……”

“不必了。有那功夫,不如好好想想我這幾天給你說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