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抑製兼並(2 / 2)

說到這裏,朱厚熜略微停頓了一下,目光炯炯地看著趙鼎和齊漢生,說:“抑製豪強兼並,不僅關係到你們蘇鬆兩府幾十萬災民的生計,更關係著全天下的貧苦百姓的活路和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可謂上利國家、下利百姓。但是,這麼做勢必會觸犯那些官僚地主階層的既得利益。那些豪強巨室隱瞞田畝,為得就是偷逃皇糧國稅,聚斂家財。你們要對他的田地認真清丈,還不等於挖了他的祖墳?利字當頭,他們豈能與你們善罷甘休?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他們拿銀子賄賂權門,到時候登門說情的人怕要踏破你們府衙的門檻,你們能不能擋得住?還有,朝廷鼓勵民間辦報,江南文士薈萃之地,得風氣之先,已申報有司衙門批準,出版了好幾份地方報紙,據說主筆都是士林中有聲望的文士,他們的文章在江南官場士林中影響很大。那些豪強巨室若是收買無行文人替他們說話,在報紙上攻訐謾罵你們苛政擾民,你們能不能頂得住?”

“也就是說,你們即將要麵對的,不但有上麵為數眾多的江南籍官員的掣肘,還要承受來自官場士林輿論的巨大壓力,興許還牽扯到你們的什麼恩師和同年,困難遠遠超出你們的想象,阻力之大,也絲毫不遜於朕當年推行嘉靖新政之時!要想做成這件大事,難度更甚於兩軍陣前斬將奪旗,你們不但要敢於為天下先,承擔起天下罵名;還要抱定以身許國、不斬樓蘭誓不還的決心!你們如今已沒有了退路,隻有咬緊牙關走下去,把江南官僚士紳地主階層的磐石江山砸開一個突破口。”

早在齊漢生到來之前,皇上已經大略提說過清丈之事,趙鼎也在心裏盤算過這件事,深知皇上絕不是危言聳聽,也深知肩上的擔子分量重如泰山,一時不禁有些躊躇了。齊漢生雖說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卻受夠了治下許家、鄭家等鄉宦士紳的氣,當即將頭重重地磕在了地上,慨然說道:“我輩士子讀書做官,無非為著兩端,一是效忠朝廷,二是為民做主。抑製豪強兼並上合天心,下順民意,兩端都能兼顧,正是臣之夙願。臣謹領聖諭,敢惜此身!”

到了這步田地,趙鼎也隻好跟著他一起表態:“微臣定當殫精竭慮,不負君父社稷之托。”

“好!”朱厚熜說:“朕送你們一句陸遊陸放翁曾說過的話,叫‘進不求名,退不避禍,唯民是舉’。隻要你們有一顆忠君體國愛民之心,無論成敗與否,朕都能保你們平安無事!”

略一沉吟,他又補充說道:“你們兩人都兼著都察院的禦史,可以風聞奏事,但此事畢竟關係重大,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給你們帶來很大的麻煩。今後,遇到有什麼新情況、新問題,若是不方便公開上奏疏,可隨時直奏朕;官驛郵傳若是不方便,就讓楊金水和馮保、李玄他們以織造局的名義直送宮裏。”

趙鼎和齊漢生兩人心中自然明白,皇上此舉等於是給了密折奏事之權。根據國朝官製律法,向來隻有內廷和鎮撫司的官員有直奏之權。外朝官員上奏朝廷,一律要經過通政使司轉呈禦覽,內閣輔臣寫揭帖奏事都是違製,傳到那些禦史言官耳中難免會引起諸如“私相交通、蒙蔽聖聽”等等的非議。因此,哪怕是內閣首輔輕易也不會這麼做。這一份格外的恩寵,既是皇上對抑製豪強兼並之事的重視,又何嚐不是在保護他們?隻是,想到自己即將要麵對的重重險關和吉凶難測的前路,他們無論如何也激動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