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開眼界(一)(1 / 2)

正因早早接到欽差蒞臨的消息,又料定幾位欽差是為聖駕打前站,趙自翱和王可等人真可算是煞費苦心了,不但勸說各位欽差大人換乘八抬大轎,揚州知府王可還派出了數百名的府兵差役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將從接官廳到城門口的那段路都戒嚴了起來。一路上禮炮聲“嗵嗵嗵”響個不停,手持刀槍斧鉞的軍校在最前麵開道,旗牌森列,張傘擎蓋,三四十頂或八人抬或四人抬的官轎緊隨其後,轎伍儀仗長蛇一般綿延足有一裏多長。

揚州地處水陸要衝,時常有朝廷大員過境,即便是升鬥小民也是見過世麵的,但那些因為戒嚴被擋在城門外的百姓卻不曾見過這樣的顯赫排場,也不知道雕欄圍簾的綠呢大轎裏坐著的到底是何等人物,莫不想一睹其人風采。但花格明窗被遮蓋得嚴嚴實實,什麼也看不到。此外,楊尚賢等三位太保爺和一幹鎮撫司校尉堅決不乘轎子,仍策馬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將朱厚熜、高拱、張居正和楊金水四人的大轎護持在中間,在那些百姓看來,這些身穿大紅錦袍、騎著高頭大馬的差爺一定是轎子裏的大老爺的護衛,越發地羨慕和好奇,就都不住聲地嘖嘖稱奇又搖頭歎息,隻恨無緣窺得廬山真麵目。

走了大約小半個時辰,大轎停了。朱厚熜掀開轎簾走了下來,隻見跟隨身後的官員人數已經比接官廳少了許多,也沒有一個穿藍袍的,可見六品以下是沒有資格參加如此高規格的接待。但同時又有許多身穿民服的人,男男女女跪滿一地。楊尚賢等三位太保和一幹鎮撫司校尉立刻緊張了起來,都把手搭在了腰間。

領頭跪著的那個人約莫四五十歲的樣子,身穿一領石青雲緞錦袍,一見朱厚熜個高拱等人相繼下轎,立刻高聲說道:“小人李紀,拜見列位欽差大老爺。”

高拱等人不知道這個李紀是何許人也,朱厚熜卻早就得到鎮撫司的密報,此人便是揚州最大的鹽商。趙自翱和王可等人把接待欽差的地點放在李紀府上,大概並不是為了給官府省下一點招待費那麼簡單吧。

不過,這麼做正中朱厚熜的下懷,他跟後麵下轎的高拱等人對視一眼,然後四下打量著眼前這座宏偉華麗、裝飾一新的府邸,佯裝驚訝地問走上前來的趙自翱和王可:“趙大人、王大人,這是何處?怎麼不去鹽運司衙門或揚州知府衙門?”

王可的臉立刻白了,將埋怨和求助的目光投向趙自翱,趙自翱是定策者,隻能硬著頭皮解釋說這是鹽商李紀的家。至於為什麼要請列位欽差大人蒞臨一個商人的家,是因為揚州風流盡在這俗稱“小秦淮”的市河,小秦淮水程不過八裏,李府便沿河占了數裏,又恰好處在小秦淮風光最秀美的地段,左鄰右舍也算是富甲一方的大鹽商,他們的府邸都要略遜一籌;尤其是李府臨河的扇廳,若是站在小東門譙樓上看,活脫脫就象一把平展在小秦淮河邊上的大撒扇。是故時人有評:到揚州,則不可不到小秦淮一遊;到小秦淮一遊,則不可不到扇廳一坐……

朱厚熜假裝好奇地問:“這小秦淮可是因南京秦淮河而得名?”

“高大人睿智。” 趙自翱諂媚地笑著解釋說:“自有運河,揚州便引水入城而成市河,南出龍頭關,北出大東門水關,兩頭皆與運河相連,水程約八裏,乃是揚州一大盛景。市河兩岸多為鹽商巨賈之別業,美伶名妓也多在此置河房密室,入夜時分,河上畫舫如鰻,兩岸花燈萬盞,芙蓉羅綺滿眼生輝,絲竹笙歌不絕於耳,置身其中,真不知今夕何夕。因南京秦淮河名聞天下,時人便將之比擬為揚州城的秦淮河,故有小秦淮之美譽!”

朱厚熜微微一笑,對一直垂手站在旁邊的李紀一拱手:“這位想必就是李員外吧,本官叨擾了。”

李紀趕緊跪下叩頭,大駕光臨蓬蓽生輝這樣的話一連串地說出來,想必不是第一次在家中替趙自翱和王可他們接待朝廷大員,這番話早已操練了多次,不但沒有停頓,聽著還頗為押韻。

說過了客套話,李紀起身恭請“各位欽差大老爺”到被趙自翱吹捧上天的扇廳,隻有趙自翱和王可陪著朱厚熜他們。

朱厚熜好奇地瀏覽了扇廳裏的諸般擺設陳列,無一不是夏彝商鼎、周秦古董,件件價值不菲;又看了看窗外夕陽下波光瀲灩的小秦淮,歎道:“趙大人說李員外府上的扇廳可稱小秦淮一景,果然名不虛傳啊!”

王可也沒有了剛才的尷尬,湊趣說:“李員外府上這座扇廳不單房子象扇,臨水一麵的三座門和三十六個窗子都做成扇子式樣,晚上點燃客堂裏六十四盞大宮燈,從河麵上看,便是三十九把大大小小的光扇,可稱小秦淮最為別致的景點,站在扇廳可以將小秦淮的美景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