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十四橋明月夜(2 / 2)

聽到張居正張口就報出一連串的橋名,朱厚熜就暗自佩服他的博聞強記,等他說完之後,忍不住出聲讚歎道:“太嶽不愧是江南秀士,博古通今,讓愚兄不禁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啊!不過,我問你,你讚同哪種說法?”

“回王先生,我學生倒是覺得‘二十四橋’絕非一座橋。”

“理由何在?”

皇上如此不恥下問,張居正也就放開了,也不謙恭地言必稱“回王先生”,笑著說道:“答案還在杜詩之中。下句是說‘玉人何處教吹簫’,若是隻有一座橋,何必要用‘何處’一詞?”

“哈哈哈!”朱厚熜開懷大笑起來:“太嶽考證得有理!若是隻有一座橋,明月當空,在橋上吹簫的玉人一眼便能看見,哪裏用得著四處去找?不過呢,既然好多人都認為‘二十四橋’就是那座紅藥橋,我們就先從那裏而始,逛遍二十四座橋,看看有沒有玉人在橋上為我們這些遠來的過客吹簫唱曲。”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鎮撫司三太保高振東開口了:“請老爺恕罪,今晚隻怕沒有人會如此湊趣,給老爺吹簫助興。”

“哦?”朱厚熜詫異地問道:“這是為何?”

高振東見皇上興致頗高,有心要逗個樂子,便故意說道:“小的敢問老爺,可知道今日是幾號?”

“嗬嗬,好你個高三,竟敢和我賣起關子來了。今日不就是七月初七嘛……”

才說到這裏,朱厚熜猛然醒悟過來:“哈哈,真是巧了,我竟忘了今日便是江南女兒節,都去放燈遊玩了,難怪瘦西湖上難覓芳蹤啊!”

原來,在朱厚熜原來的那個時空被人們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在大明朝叫盂蘭節,是江南女子的節日,是故又有“女兒節”之稱。江南各地每到七夕這一天,不管是小家碧玉,還是富家千金,都要去河上放蓮花燈。一些有錢人家的女眷,還會在晚上雇船遊河。燈的多少,全憑各家財力,家景貧寒者,一盞兩盞亦可;豪門富戶,放燈少則千盞,多則數千乃至上萬盞。一河之上,千朵萬朵蓮花燈順流而下,是何等的美景!

高振東跟著笑道:“小人有幸跟隨呂公……呂老爺在南京住了兩年,秦淮河上放燈的盛景至今難忘,但不知揚州城這小秦淮何如?”

張居正笑著接口道:“江南諸省都是這個風俗,揚州城豈能自外。在下嚐聞每年的盂蘭節,無論是巨商大戶,還是升鬥小民家裏的女眷都會在小秦淮河放燈。一到晚上戌時,知府衙門就會封河,連渡船也不許通行,把整個一條河道盡數留給蓮花燈。屆時一天星月一河花燈,兩岸都是看燈的遊人,喧喧鬧鬧熙熙攘攘直到天明才散,即便無法與秦淮河相提並論,也算是江南難得的一大盛景了。”

楊尚賢突然笑了:“難怪趙自翱和王可兩人不惜違製,也要將我們這些京裏來的欽差請到那個李紀家中吃酒,想必是認定我們一定會大感興趣,在扇廳裏流連忘返……”

朱厚熜佯裝嗔怪道:“韶安這麼說,又是在怪我不該題那幾個字了!這樣吧,今晚看燈遊玩的一應開銷就由我來承擔好了。”

幾位天子近臣都放開了,笑嗬嗬地說著:“豈敢,豈敢。”

朱厚熜笑道:“請客倒也不難。不過,我的口袋裏素來不裝銀子,你們也是知道的,我請客還得是你們出錢。若是不願這樣,不拘哪一個財東先挪借給我一點,回京之後,我一定加倍奉還!”

見大家言談歡笑,氣氛如此熱烈,朱厚熜便說:“現在離戌時還有近兩個時辰,要看放河燈大概還早,我們不如先到別處去玩。太嶽,我看你剛才說起揚州的典故頭頭是道,那麼,你可知道揚州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刹那間,仿佛是聽到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論一樣,張居正和鎮撫司三位太保臉上的笑容都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