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未雨綢繆(2 / 2)

聽夏言這麼說之後,在場的諸位文臣武將都聽出了他話語之中的難言之隱,心中也都生出了一絲不滿。尤其是嚴嵩,更是在心中苦笑不已:當初皇上要將犯下了謀逆大罪的諸多藩王宗親遠適海外,我就提出過這個擔憂。那些藩王宗親雖說是去國罪人,畢竟是太祖血脈、天家枝葉,即便是為了維護天家威儀,他們一旦有事,大明王朝也斷無坐視不管之理。若非如此,眼下隻需下一道敕書,責令西番諸國嚴加戒備,然後靜觀其變即可;又何必要調動東海艦隊勞師遠征,去救援那遠在萬裏之外的西番諸國?

想到這裏,他們都偷偷地把目光望向了朱厚熜,卻驚詫地發現,皇上臉上的擔憂之色不見了,顯得輕鬆了起來……

即便是高拱、張居正這樣的天子近臣,甚至呂芳這個皇上最信任的大伴,也都不知道,將參與江南叛亂的藩王宗親發配到東南亞各地,朱厚熜打的就是以他們為誘餌,為大明軍隊走出國門找到借口。如今眼見著這個如意算盤就要成為現實,他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不過,諸多藩王宗親被葡萄牙人殺戮,勢必會引起天下人對自己這個皇帝的非議和詰難,在曆史上也會留下“刻薄天親”的罵名;更關鍵的是,東南亞那邊還有眾多的海外華人,他們可都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國家絕不能將他們拋棄,任由他們受人宰割!因此,朱厚熜毫不猶豫地說:“夏閣老所慮甚是!嚴閣老。”

嚴嵩慌忙收斂了心中的不滿,肅容應道:“臣在!”

“你即刻行文內閣,著兵部……”說到這裏,朱厚熜又搖搖頭:“不!西番諸國遠在萬裏之外,若是生變,星夜馳援仍唯恐不及。還是由朕親下手劄給戚元敬,讓他即刻整軍南下,回駐寧海台加緊操練舟師、整飭軍備,等候下一步的命令。這麼做固然不合朝廷規製,但正所謂事急從權,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內閣和兵部那邊,就由你嚴閣老寫信,一是給他們解釋一下這件事;二是著令兵部即刻補下軍令,送到行在來用璽,待戚元敬他們回駐寧海台之後,再頒至東海艦隊;三是著令內閣督促兵工總署、軍需供應總署按一年作戰之需,為東海艦隊補給糧彈;四是著令內閣移文東南諸省,進入三級戰備狀態,做好應對敵軍入侵及支援東海艦隊出征西洋的諸項準備工作。以上各項事宜由李閣老和兵部曾部堂督辦,總參謀長楊博率參謀小組即刻前來南京,靠前指揮。”

略微停頓一下,他接著說道:“還有,前年朝廷定議在廣東興建湛江、瓊崖兩大軍港,如今尚未完工,隻能駐泊中小型戰艦,嚴閣老以行在名義,著廣東巡撫衙門和兵備道衙門督率民夫加緊港口建設,迎候東海艦隊駐錨補給。所有往來文書,都以八百裏加急送達,各有司衙門接到之後立即奉行,不得有誤!”

嘉靖二十四年平定江南叛亂之時,朱厚熜針對韃靼仍屯兵塞上蠢蠢欲動的危局,著令兵部會同五軍都督府製定的國土防禦計劃,起初隻包括西北至東北幾省。大明總參謀部成立之後,朱厚熜又命楊博主持,製定了全國的國土防禦計劃和戰備方案,包括實行戰時體製、局部動員等。說真的,連定議要製定計劃的朱厚熜也搞不明白究竟該做些什麼,楊博也隻能根據以往朝廷和各地官府衙門抵禦北虜南倭寇犯國門的經驗來主持製定計劃,搞出的那個東西自然有些不倫不類。不過,對於十六世紀的明朝來說,有這麼一個東西,也算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