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兩手準備(2 / 2)

略微停頓了一下,朱厚熜繼續說道:“當然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想以我中華文明教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隻怕也難,尤其是對於倭人那樣凶殘野蠻且不識好歹的民族,更是難於上青天。因此,你到國子監還有一項使命,便是與那位德川家康多多交往,留心觀察他的習性品行。雖說古人有雲‘少時了了,大未必然’,他如今到了我大明,生存環境、人生際遇都發生了改變,日後未必就能成大器,更未必能夠完成倭國統一之大業。但朕還是認為,深入地了解他,以他為範本深刻剖析倭人心性,甚或從他的身上學得我們中國人所不曾具備的某些長處,對於我們中國來說,終歸都會有用處的。太嶽,這是關乎我們中國千年國運之大事,你且不能等閑視之!”

張居正何等人物,朱厚熜又把話說得那麼透徹,他立刻就明白了皇上這麼做的良苦用心,一是以倭治倭,二是師夷長技以製夷;而這兩點的關鍵,皆係於那位倭人孩童德川家康一人之身,不禁羞愧難當地把頭貼在地上,說:“罪臣愚鈍無知,不能體念聖心之深遠。罪臣當殫精竭慮,不負皇上重托。”

朱厚熜笑道:“那就好!朕知道你張太嶽一定能擔當此大任的……”

說到這裏,今日浙東會館所發生的那一幕突然浮現在了朱厚熜的眼前。他忍不住又嘮叨了起來:“其實,拋開華夷之大防和倭我兩國之間的血海深仇暫且不論,倭人在教育方麵,尤其是倭人武士之家在教育其子女方麵,還是有許多可資借鑒之處的。比如說,倭人武士信奉‘義、勇、仁、禮、忠、信、誠’等被他們稱之為‘武士道精神’的行為準則,家中的男孩自幼不但要學習禮儀詩書,還要接受嚴格的劍術、騎射、柔道、槍術、兵法諸方麵的訓練。這種文武並重的教育方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今日在浙東會館,牙行的人打上門來,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德川家康和他的兩位侍童絲毫也不彷徨驚恐,在第一時間就到處尋找武器以圖自衛;而你們和李贄三位士人之中,惟有肅卿尚能臨危不亂,你張太嶽和李贄兩人便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了。設若當時便被牙行的人攻破大門,打將進來,你們又該如何自保?你們對之曉以春秋大義,誡以朝廷律法,他們若是不聽,徑直將棍棒當頭打下,你們的眼前虧大概就吃定了。”

聽皇上這麼說,張居正立刻回憶起了自己在浙東會館的表現,不禁更為羞愧,俯身在地,囁嚅著說:“罪臣無能,懇請皇上責罰……”

高拱見張居正如此尷尬,便賠著笑臉說:“皇上且不必這麼說。微臣不過是曾辱蒙聖恩,在軍中曆練了幾年,沾染了不少丘八之氣。太嶽和那位李卓吾都是謙謙君子,又沒有微臣的這番經曆,一時無所適從也在情理之中。要不民間怎會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