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尚武精神(1 / 2)

有高拱出麵打圓場,朱厚熜也覺得自己的話過於尖酸刻薄,大大地傷到了張居正這位年輕的心腹愛臣的顏麵,便順著高拱的話笑道:“算你高肅卿還有幾分自知之明,曉得是朕讓你在軍中曆練的功勞。不過,你把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大明將士稱為‘丘八’,非但朕不依你,他日告訴俞誌輔、戚元敬他們,他們也定要與你割袍斷義,再不認你這個高大哥!”

接著,他又緩和了語氣,說道:“太嶽不必自責,今日之事怪不得你和李卓吾,實因我國自古以來的國家教育體製、士人百姓的思想觀念使然,朕也不會因之罪你。其實,今日浙東會館一事,朕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甚至原本也不想當麵提及,傷了你的顏麵。不過,既然你已經答應兼任國子監司業之職,朕又說到了倭國武士教育方式的可取之處,朕就又想到了另外一件重要差事,也需要你一並去辦。”

有了剛才的教訓,張居正再也不敢妄測聖意,更不敢有半點的遲疑,趕緊應道:“懇請皇上明示。”

朱厚熜象是故意賣關子一般,笑道:“朕早就說過,禦前議事,不必動不動就下跪。你且起來安心坐下,朕再與你細說分明。”

待張居正躬身施禮,起身落座之後,朱厚熜這才又笑著說道:“興許是被朕方才的嚴厲給駭住了,以你的機敏和謀略,又在朕的身邊待了這麼多時間,難道還猜不到朕要交給你的另一項重要差事,正是要你帶著國子監那些監生,學一學倭人武士之家文武並重的教育方式?”

隨即,他又笑道:“朕知道你們士人儒生、聖賢門徒恥於談及‘武’字,更不願意向昔日對我中國文化頂禮膜拜的倭人學習,那就仍用朕以前常說的那個詞‘體育鍛煉’好了。”

張居正再度僵在了那裏--皇上如此鄭重其事地說是有重要的差事要交給自己,卻沒想到竟是這麼一件“重要差事”,真真讓他哭笑不得。

在場諸人之中,高拱心中的想法也與張居正差不多;惟有呂芳,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人常說天心似海,畢竟礎潤知雨,月暈知風,主子卻是變幻多端,讓下麵那些臣子再不敢妄測聖心,如此馭臣之術,真不愧是上膺天命的真龍天子啊……

朱厚熜大概也猜到了高拱和張居正兩位心腹愛臣心中做何之想,正色說道:“你們或許以為朕是在小題大做,覺得體育鍛煉一事不值一哂吧?其實,這同樣是關乎我大明,不,關乎我們中國千年國運之大事,且不可等閑視之!”

“我們中國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曆朝曆代都以儒道治國,崇文重教。士子儒生也終生埋首書齋,窮究義理。萬事悠悠,以此為大,舍此百事不問。尤其是趙宋之後,國家奉行以文統武之國策,更將民眾重文輕武的思想觀念推向了極致,由之所帶來的,便是士風萎靡,民氣不振。上古俠義之風、尚武精神蕩然無存,士人百姓毫不重視體育鍛煉,身體贏弱多病者比比皆是。對於他們個人來說,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想要延年益壽,隻怕也是難事。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顏回、賈誼、王勃、盧照鄰、李賀,這些聖賢之士、文人墨客,他們的天資可謂冠絕一時。可是,他們一個個卻都英年早逝,驚世絕豔的才華也隨之付之塵土。用百姓家的大白話來說,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天分再高、學問再大,命都保不住,又有什麼用呢?”

見高拱、張居正都是凝神靜聽,似乎心有所動的樣子,朱厚熜心中暗中高興,說道:“強身健體也並非隻是個人之事,於國家亦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試想一下,若是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國家承平無事,他們都難以得享高壽;社稷有難,又怎麼能指望他們挺身而出、殺敵報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是一味偃武修文,舉國上下都是病病怏怏、萎靡不振,一旦有事,誰來保家衛國?國家之強大、武力之振興,又何以保證?後世之中國,被西方列強嘲諷為‘東亞病夫’,他們之所以膽敢悍然舉兵侵略我們中國、恣意欺淩侮辱我們中華民族,這正是其中一大原因!”

略微停頓了一下,讓高拱和張居正兩位心腹愛臣仔細地思考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朱厚熜又繼續說道:“朕讀史書,常恨南宋滅亡之時,十萬士人儒生相繼蹈海而死以殉社稷,卻沒有勇氣拿起刀槍和蒙古武士拚命!要知道,元世祖忽必烈南侵大軍亦不過區區十萬之眾,那十萬儒生縱然十命換一命,也能讓異族侵略者付出高達一成的慘重代價,雖說不見得能挽冰山於即倒、扶社稷於將傾,也能稍抑異族席卷之勢,更好過自己甘心去死,把我漢家錦繡山河拱手讓給蠻夷做穹廬牧馬之地。甚或還可以進一步設想,若是那些士人儒生的奮勇抵抗、拚死殺敵的忠義之舉能激發起全民同仇敵愾、共禦仇寇之心,以南宋之國力富庶、百姓之眾多,也未必會那麼快就一敗塗地,數百萬漢人軍隊要麼獻城投降,要麼聞風而逃,幾歲的幼帝被逼到絕路,由帝師陸秀夫抱著跳海自盡。那麼,曆史或許就會改寫,那些壯烈殉國的士人儒生也能在青史上留下何等濃墨重彩、蕩氣回腸的一筆正氣之歌!何以會有這樣的千年之憾?一言以蔽之,‘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觀念使然,他們根本就想不到自己握筆的手,也能拿起武器自衛衛國!知悉後世有諸多外夷列強侵略我泱泱中華之後,這種危機感就益發強烈,朕時常夙夜憂歎,幾不成寐。遂於嘉靖二十三年設立國立小學之初,就提出要在各級學校增設體育課程,不但著令太醫院醫官給小學生教授上古傳下來的五禽戲等健體技藝;從軍中遴選年長忠厚且識文斷字的低級官佐及軍卒擔任各國立小學教官,讓他們定期組織學生軍訓;還親自給小學生設置了跑步、跳遠等各項基本運動項目,為的就是要強健我大明年輕一輩士人學子的體魄,培養他們的尚武精神,以挽士風之頹喪、振民眾之精神。對於這一點,朝野內外之人多不理解,甚或有‘玩物喪誌’之譏評,說朕這麼做會導致那些孩童讀書不專,不思上進。殊不知,體育鍛煉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舒筋活絡,啟沃心智,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據國立小學校長、教務長奏報,往常那些病怏怏的孩子讀書聽講總是打不起精神,加強體育鍛煉之後,一天到晚朝氣蓬勃,學業亦是精勤猛進,都說學生們由厭學到樂學,皆體育鍛煉之功效。即便他們是順著朕的心意說些好聽的,那些孩童的體格健壯了許多總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