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居安思危(1 / 2)

高拱在軍中任職期間,效法古之大將統軍之法,時常與將士們一同操練,起初每天累的腰酸背痛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發覺自己身體強健了許多,不但甚少生病,終日伏身案牘忙於政務,也不覺得累了,算是嚐到了體育鍛煉的甜頭。此刻聽到皇上這一番高論,他也來了興趣,插話說道:“孔聖先師《論語。憲問》有雲‘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中庸》更有雲‘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足見皇上的聖諭契合聖人之道。此外,尚武精神也絕非上古先賢所獨有,自漢唐以降,文人墨客之中,亦有不少豪勇任俠,精通武技之士。漢有班超投筆從戎,此後揚威西域;唐有詩仙李太白擅長擊劍,一生縱情山水。還有生於宋室南渡之際的辛稼軒,其時南宋朝廷偏安日久,主上昏庸,文恬武嬉,忠義之士空懷報國之誌,卻請纓無路。即便如此,稼軒先生縱然要‘把欄杆拍遍’,一抒胸中壯懷激烈的悲憤之聲;也要先‘把吳鉤看了’。太嶽不妨多給那些監生講講這些前聖先賢的至理名言、逸聞趣事,他們想必也能見賢思齊,樂而行之,推行聖諭亦能事半功倍。”

高拱這一番侃侃而談,令朱厚熜大為慚愧:遭遇過京城宮變、江南叛亂這樣的奇慘禍變,竟然也沒有使自己變得聰明一點,光知道抱怨士人儒生不能體念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卻沒有想到在孔聖人的著作中為自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找到理論根據,也沒有想到從那些名聞遐邇、震爍古今的古代文豪名士中樹立幾個熱愛體育鍛煉的榜樣,難怪費盡口舌,亦是應者寥寥……

不過,正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如今這麼做大概也能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因此,他開懷大笑道:“肅卿所言甚契朕心啊!其實,在朕看來,若論文武雙全,誰能及得上我朝正德年間的陽明先生王守仁?他不但學問淵博,開創了繼程朱理學之後最為博大精深的儒家學術流派陽明心學;還曾三箭定軍心,孤旅破逆賊,真可謂是文能論經治國、武能平亂安邦的一代名臣大儒。不但太嶽要在國子監多給監生們講講陽明心學,黃埔軍校亦要將陽明心學列為教程,以之激勵我朝那些未來的文臣武將都能象陽明先生那樣‘去人欲,存天理’,做一位忠君愛國的能臣良將!”

張居正的恩師徐階算是陽明心學的再傳弟子,受其影響,張居正對陽明先生王守仁也是推崇倍至。不過,當是之時,雖然陽明心學在官場士林之中廣為流傳,昌明正氣官員士子多蜂起從之,一時蔚然成風,但朝廷還是奉程朱理學為正統,皇上如此盛讚陽明先生,並要在國子監和黃埔軍校開設心學課程,等若是把陽明心學提高到了與程朱理學同等重要的高度,有此助力,心學必能大行天下、教化萬民!

想到這裏,張居正不禁萬分激動,離座跪地,慨然應道:“皇上聖心深遠,一心為的是我大明萬世治安,居正定當凜然奉行,不負皇上社稷之托!”

朱厚熜笑道:“好好好,朕就知道,你張太嶽不會辜負朕的一片苦心的!”

接著,他又正色說道:“肅卿、太嶽,朕將後世之事說給你們知道,又東拉西扯跟你們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要你們這些位列廟堂之高的社稷重臣,即便是身處太平盛世,亦要時時居安思危,深謀遠慮。其實,無論是防備西洋諸藩,還是討伐倭國,這些都是禦外之策,也不是當務之急。還是朕方才論及建州女真時說的那樣,隻要我等君臣上下一心,挽振頹風,刷新吏治,革除積弊,布陳新政,開創國家昌隆的太平盛世,使天下黎民百姓都得以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那麼,無論是內賊,還是外敵,都休想亂我大明江山,我們中國亦能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後世之炎黃子孫也再不受外夷欺淩侮辱!怕隻怕內亂不靖,被外敵趁虛而入。因此,要想攘外,必先安內。安內首重安民,為政之人應該體察民情,為民做主。這便是朕今日為何那樣震怒,執意要懲處劉清渠的原因。具體的處分由嚴閣老、夏閣老他們內閣去議,你們就不必參與了。朕隻想問你們一件事:朕記得宋元話本、雜劇之中,時常會提到百姓受到當地官府的淩虐而無處申訴,憤然進京告禦狀,冤情上達天聽,終得昭雪。你們說說,告禦狀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作者憑空臆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