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平夷方略(2 / 2)

楊博指點著牆上的海圖,說:“南路巡防分艦隊巡弋南海,向東最遠至東沙群島、向西最遠至西沙群島等處海域,對以上兩處至呂宋國的針路(注:古時航海,以指南針辨別方向,故海上航道又稱為針路)並不熟悉。而這些年裏,徐海匪幫盤踞於此,劫掠過往商旅,這段海路亦被中外海商視為畏途,甚少走過這條針路。聞說這一帶暗礁密布,沒有熟悉針路的船工做向導,南路巡防分艦隊穿越此處,風險太大。一旦有事,恐傷士氣,肅卿兄對此不可不慎!”

原來,隨著大明王朝廢弛海禁,東西兩洋的海上往來日漸頻仍,朱厚熜便著令兵部督率東海艦隊,並會同欽辦海市衙門彙聚海商船工繪製出了相對還算準確的西洋海圖,規範了東海、南海的稱謂和分界線;對於那些無名海域及海島,自然就由他這個皇上賜名,叫什麼 “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還責令東海艦隊南路巡防分艦隊在每一處無人小島都立下石碑,刻有大明海軍於某年某月某日巡防到此的字樣。大明海軍將士當然不明白這是他為後世中國和東南亞諸國爭奪海域主權留下的證據,卻都不折不扣地執行了。

不過,南路巡防分艦隊巡弋南海,始終恪守著戚繼光的將令,從未到過皇上賜名曰“中沙群島”的海域。這當然是為了不使南路巡防分艦隊遭遇盤踞於此的徐海船隊,但無論是對麾下將士,還是兵部,戚繼光都能交代的過去--東海艦隊距離中沙群島最近的錨地設在瓊州,由瓊州到中沙群島來回需耗時一月有餘,且這片海域人跡罕至,更無倭寇出沒其間,沒有必要耗費人力精力巡防此處。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徐海船隊和榮王府船隊會合交易的地方,正經的海商根本不敢經過這裏,當然缺乏熟悉這段海域的船工水手……

高拱應道:“多謝惟約兄指點迷津。且請惟約兄放心,熟悉那條針路的向導,仆眼下已有現**選,那些人等熟悉水文海情,引領南路巡防分艦隊穿越那片海域,不成問題。”

楊博知道,高拱當年曾受命主持廢弛海禁、開辦海市諸事,還曾親赴寧波雙嶼島,招撫盤踞於該島的海商許氏集團和李光頭集團,與兩大昔日海上巨寇的頭目歃血為盟,想必能從他們那裏得到大力支援,便笑著打趣高拱道:“看來高大人背後既有高人指點,又已未雨綢繆,提前做了諸般謀劃,難怪此番率軍南下平夷,高大人如此胸有成竹!”

高拱正在等著他的這句話,立刻接口應道:“不敢妄稱高人,還請惟約兄高抬貴手,許其殺賊報國。”

楊博盡管醉心軍事,不喜歡摻和政治,可他畢竟是兩榜進士出身,又久在京城要害衙門任職,對官場之事了如指掌,一聽高拱這麼說,當即就明白過來:高拱身為文選司郎中,要舉薦人才,大可不必通過兵部;而即便是簡拔軍中健勇充掖武職,亦可登島南下平夷獲勝之後再敘功保舉,也不必急於一時。他這麼做,不用說,一定是在為徐海等人說情來了!

果然,楊博剛把臉板了起來,高拱便直言不諱地說:“看來惟約兄已經猜到了,獻上這一平夷方略的人,正是昔日東海艦隊叛卒、如今海上巨寇徐海。據他派遣回國報訊的陳東言說,徐海當日與他說定,事若可為,他就在馬尼拉港與佛朗機人作戰;若不可為,他便會引兵退回蘇比克灣,誓死周旋,以待王師。從西洋那邊傳回的消息,已佐證了陳東所說的話,如今徐海正率領部眾遊弋於蘇比克灣附近洋麵,密切監視馬尼拉港的夷人動向,隨時可與我大明海軍會師,聚殲夷人,為我慘遭殺戮的官軍百姓報仇雪恨!”

高拱並沒有跟自己談及招撫徐海一事,楊博也不好就此發難,反而陷入了沉思之中,嘴裏還在喃喃地說:“難怪如此,難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