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是一年當中三大重要節慶之一,更與明朝淵源頗深--市井流傳,當年朱元璋起兵舉事之初,派人烤製了許多形如圓月的糕餅分送城中百姓,內藏字紙,約定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舉事,大家一起動手殺韃子。自此便留下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其實正史並無此類記載,扯旗造反這麼機密、稍有不慎便會人頭落地、九族誅滅的事情也斷然不會用這樣近乎兒戲的方式串聯。不過,百姓們都這麼說,故老相傳,也就約定俗成了。朝廷對這樣的正麵宣傳也聽之任之甚至樂觀其成,也就把中秋佳節看得很重,每年都要例行給朝廷文武百官放假半天,讓他們可以和家眷親友賞月玩節,還要給勳臣貴戚、閣老尚書們賜酒賜宴,以示天恩浩蕩。
今年的中秋節時逢西洋生變,但畢竟動亂遠在萬裏之外,這樣的疥癬之亂還不足以衝淡大明王朝上上下下節日的喜慶氣氛,甚至為了粉飾太平,朱厚熜還特下恩旨,給南京城中官民百姓每家賞賜米一鬥、肉兩斤,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加賜月餅四隻、黃酒兩瓶。東西雖說不多,總是聖主明君一片愛民之心。
南京城裏的縉紳之家、升鬥小民都能同沐皇恩,自然也不能虧待宮裏的人。當日晚間,大內處處張燈結彩,一片火樹銀花。由於國難當頭,不宜大肆鋪張,呂芳獨出心裁,命人在禦花園裏用一萬盞琉璃燈盤成雙龍搶珠的圖案,沿著宮牆琉璃黃瓦下每隔一尺掛一盞小巧玲瓏的宮燈,紅黃青藍紫五色迷亂,既壯觀又不呆板。與高懸中天的那輪圓月披散下來的皎潔柔和的月光相互映照,好一派人間仙境。
十幾桌的筵席就擺在這樣的人間仙境之中,錯錯落落散布在假山旁、水榭亭台側。各種珍饈佳肴,以及各地貢來的特產,如北京的蘋婆果、黃鼠馬牙鬆,山西的葡萄,山東的秋白梨、文冠果,福建的福橘、蜜柑,蘇州的帶骨鮑螺、山楂糕,廣東的荔枝、橄欖脯等秋季時令的各色果品,甚至還有西域貢來的哈密瓜、南洋貢來的菠蘿,把偌大的桌子擠得滿滿登登。
國難當頭,特別是有不少被發配到海外的皇室宗親死於佛朗機人和西番諸國之手,大內卻要這樣大操大辦皇家盛宴,朱厚熜心中也不無顧慮。但架不住呂芳的勸說,加之覺得自己終年操勞國事,一來也需要休息一下放鬆放鬆;二來平日冷落了那些嬌滴滴的妃嬪美人,還有那些調皮可愛的孩子,也需要借這個機會和她們親近親近,就俯允了呂芳所請。當日循例祭拜了天地祖宗,又在禦花園裏搭起的拜月台上祭拜了月神之後,就命開席,還特下恩旨,大內一應人等,哪怕是那些小黃門和沒有名份的宮女,隻要不輪值,都到禦花園來聽戲吃酒,賞月玩節。
此刻月上中天,隨聖駕一同到南京來的眾多妃嬪、皇子公主,以及宮裏有頭有臉的管事牌子和鎮撫司幾位隨行護駕的太保爺雜陳而坐,一邊飲酒賞月,一邊欣賞呂芳專程從宮外請來的戲班子的精彩表演。
開場的鑼鼓早已敲響,禦花園中空地上臨時搭起的舞台上,南戲中的名作《浣沙記》已漸漸到了高潮,一個扮相俊美的坤伶正揮舞著水袖,帶著曼妙的舞姿,用正宗的吳越軟語委婉唱道:“東風無奈,又送一春過。
好事蹉跎,贏得懨懨春病多……”
為了操辦這場皇室盛宴,原來的大明內相、司禮監掌印,如今的乾清宮管事牌子、事實上的大內總管呂芳忙前忙後,足足忙了小半個月,隨行南下和南京紫禁城裏原有的內侍宮女攏共不過三百多人,都讓他支撥得團團轉。總算是勉強把過節的事情給應付了下來。此刻奉旨與幾位得寵的妃嬪和皇子陪侍皇上坐在一張桌子上,他也不敢有絲毫的輕鬆,聽到這樣的唱詞,那顆心倏地就懸了起來:流傳了數百年的名作,唱詞倒是精美典雅、字字珠璣;可是,大喜的日子,怎能唱這樣充滿了傷病離愁的曲子?若是主子認為不吉,豈不擾了主子難得的好興致?
想到這裏,呂芳不由得慌了神,偷眼向坐在正中的朱厚熜看去。隻見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九五至尊的嘉靖帝朱厚熜將年僅三四歲的一個小皇子和一個小公主一左一右抱坐在自己膝頭,把桂花糖餡的月餅細心地掰成一小塊一小塊,正在喂他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