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新式戰艦(2 / 2)

不過,第一代主力戰艦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缺乏自主動力設備。順風順水之時,這些新型戰艦的威力無窮,東海艦隊兵士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戰艦與倭寇交戰的情形:“順水而下,如車碾蟑螂”,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可是,遇到逆風逆水,單靠船上的五根桅杆、十五張風帆來調整航向,不但耗時費力,而且操作複雜,對舵工、水手的要求極高。如若逆水行舟又恰遇無風或弱風天氣,那就得靠海軍將士人力搖櫓,累得半死不說,航速更是慢得如蝸牛一般,極大地限製了戰艦的威力,東海作戰範圍和作戰效能也大為減弱--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是當年五六月份就從南京劉家港啟航,駛往福建長樂港駐泊,等到十月、十一月才能正式出發前往西洋,就是為了等待每年十月、十一月才起的洋流。說句喪氣話,這一次西洋生變,幸好發生在五六月份,大明王朝也在七月份就得到了消息;如若發生在另一個時段,或者大明王朝晚於九月才得到消息,東海艦隊要跨海遠征、討伐夷人,大概就需要準備數以萬計的水手用來搖櫓劃槳了……

海軍肩負著保衛大明萬裏海疆安全和維護大明海外利益的重任,當然不能隻指望著老天開恩,風水相助。因此,當蒸汽機於嘉靖二十七年二月研製成功之後,朱厚熜就開始琢磨,是不是可以把蒸汽機安到船上,使小火輪提前幾個世紀問世。蒸汽機的原理並不複雜,在另一個時空的高中課本上就有介紹,當然難不住畢業於理工院校的朱厚熜;但是,要造出一條小火輪,那可就不是一個非船舶製造專業的本科生力所能及之事了。因此,這一回,盡管還是有仙人托夢給大明皇帝,卻隻是大致講了講可以用蒸汽來驅動傳杆,帶動螺旋槳,並沒有象當初神龍炮、火銃一樣賜給圖譜。

神仙偷懶,凡人便要遭殃,隻是給兵工總署軍器局的科技人員講明白螺旋槳的原理,就把朱厚熜累得夠嗆。好在這幾年裏,算學、格物等實學在大明王朝大行其道,兵工總署軍器局的諸多科研人員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神仙不肯用心幫忙的情況下,他們立足自力更生,大膽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經過長達兩年的探索和研究,在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總算是拿出了蒸汽輪船的設計圖紙。朱厚熜審閱之後,覺得挺象那麼回事的,就決定由兵工總署天津造船廠開工建造--失敗了也不要緊,就權當是交了學費,造原子彈、運載火箭、航天飛機還失敗過好多次呢!正是在不斷失敗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人類才能不斷前進,所以才有“失敗是成功他媽”這樣的話嘛……

不過,由於蒸汽輪船的設計建造工藝遠比一瓶罐頭、一支半自動步槍、一門火炮要複雜得多,朱厚熜也不知道首航能否成功。因此,他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給眼前這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們開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破壞了自己天人感應、無所不能的光輝形象。但是,他以前裝神弄鬼的次數實在太多,也的確搗鼓出了神龍炮、手榴彈、步槍等不少新鮮且實用的玩意兒。因此,盡管在座的那些文臣武將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做“蒸汽輪船”,一時也想不出船隻不靠風帆洋流又該如何航行,縱橫四海,卻都被皇上的話所感染,一起站起身來,齊聲說道:“天佑聖主,我大明必能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