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善後之策(1 / 2)

第一百一十八章 善後之策

朱厚熜沉默了下來,似乎在心裏尋思楊博這樣樂觀的估計究竟有幾分可能。片刻之後,他突然叫道:“韶安!”

侍立一旁的鎮撫司大太保楊尚賢忙應道:“奴才在!”

朱厚熜說:“你和老三、老九也不必跟著朕回南京了,即刻趕赴泉州,隨同遠征軍一道去往南洋。一是向高肅卿和戚元敬他們重申朕一再強調的俘虜政策,尤其是佛朗機人各級軍官將佐,一律不能殺,準備日後換回榮親王和趙郡馬;二來趙郡馬若不在戚元敬軍中,便一定是偷偷潛入了呂宋。你們也要想辦法過去,動用鎮撫司在呂宋的一切力量,務必找到他,把他給朕抓回來!今次西洋生變,我大明朝已經搭進去了兩個親王和許多藩王宗親,我朱明皇族血脈折損過半。朕真不知道日後有何顏麵去見九泉之下的太成兩祖和列位先帝,可不想再把一個郡馬、堂堂五軍都督府右副都督也搭進去!”

盡管皇上的話語還是一樣的尖刻,但在場的人都能聽得出來其中蘊含的濃濃關切,不但考慮到日後走馬換將;還派出了三位鎮撫司太保前往呂宋尋找,不惜動用鎮撫司這些年裏安插在呂宋的諸多內線,可謂是不惜血本了。

也難怪一向被世人腹誹“苛薄天親”的皇上會如此緊張區區一個郡馬的安危--榮藩與皇上同為憲宗後裔,大明皇族數萬宗室裏麵,這是與皇上血緣最近的至親;加之如今皇上的嫡親堂弟、廢榮王朱厚溜身死國難,嫡親侄子、榮王朱載昀又身陷夷人之手,生死難料,一旦遭遇不測,榮藩一脈就後繼無人,若是安國郡主郡馬趙隱再有什麼閃失,皇上何以告慰廢榮王朱厚溜的在天之靈?

隨即,朱厚熜又對楊博說:“趙隱身為皇室宗親,負有軍國重任,卻不經請旨便擅離職守,觸犯了朝廷律法、大明軍規,理應依律治罪。朕打算免去其五軍都督府右副都督及朝鮮宣慰欽使本兼各職,降為正三品指揮使,調任遠征軍副司令。兵部意見如何?”

趙隱是安國郡主郡馬,算是皇室宗親中的一員,按說該由宗人府以家法治罪。皇上征詢兵部的意見,顯然是把他看成了明軍軍中大將,而不是尋常閑散宗親勳貴。楊博身為兵部在南京職位最高的官員,也不敢推辭遜謝,便字斟句酌地說道:“皇上,依微臣之愚見,趙郡馬不經請旨、私自回國之事雖罪無可恕,究其本心卻是為了替昔日舊主、亦是其泰山大人的已故榮王報仇。我大明以孝治天下,他這麼做也是情有可原。微臣以為,朝廷可以下旨切責,降職處分似乎過重了。再者,趙郡馬是否去往遠征軍,如今還不得而知,倘若任命為副司令而不到任履職,恐軍中將士有宗親勳貴分功之譏……”

楊博知道,皇上一向對趙隱青眼有加,將他視為皇室宗親中難得的可堪造就之才,迭次拔擢他的官職,使他年紀輕輕便升任從一品的五軍都督府右副都督,這一次把他降為正三品指揮使,也是迫不得已--宣慰欽差副使孔豐祿沒有密疏直奏之權,他呈上的那份奏疏要通過正常的渠道,經過通政使司登記膳錄才能呈送禦前,等若是已經將趙隱私自潛逃回國一事公諸於眾。依照朝廷律令和大明軍規,皇上不能不做出處分,給朝臣們一個交代,以免朝野內外有“袒護天親、處事不公”之譏評。從這個角度來說,將鐵定要去呂宋的他調任遠征軍副司令,也能掩人耳目。不過,將趙隱由從一品驟然降到正三品,並且讓他一個皇親國戚去給同樣年輕的戚繼光做副手,未免有些不太妥當,不但有楊博所說的宗親勳貴分功之嫌,更會使原本私交甚篤的戚繼光和趙隱兩人之間產生隔閡,於公於私都不利。楊博既是兵部負責統籌南洋戰事的最高官員,又與戚繼光交情匪淺,於公於私也不能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長歎一聲:“好不容易在皇室宗親之中發現一位可堪造就之才,朕又何嚐想這麼做?但是,國法無情、軍規勝鐵,朕若不能依法對皇室宗親嚴加管束,又何能治理百官萬民?不過,你所提出的軍中將士對此事可能會有的看法,也確實很有道理。如何將他私自回國一事掩飾過去,還真是讓朕頭痛啊……”

楊博聽出皇上言語之中的遺憾和猶豫,心裏大略有了底氣,便把自己剛剛冒出的一個念頭和盤托出:“依微臣愚見,榮藩一向男丁凋敝,榮親王千歲又身陷夷人之手,恐有人臣不忍言之事,不若命趙郡馬暫且停職開缺,以半子之身避居常德,替已故榮王守製。如此既能全其孝道,亦不違國法軍規。三年之後,或以原職起複,或改任他職,也就都能說得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