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未雨綢繆(2 / 2)

略微停頓了一下,利用喝茶潤口的時間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朱厚熜接著說道:“日本如今局勢日緊一日,據鎮撫司送回來的情報,今川義元已定於今秋出兵上洛,若是不出意外,如今正與尾張織田氏激戰於岡崎城。今川義元麾下有三萬大軍,織田氏兵力卻不足一萬,兵敗國亡也就是一年半載的事情。今川義元原本就領有駿河、遠江和三河三國,再占據尾張,日本京都近畿諸國將再無能與之抗衡的勢力。此人頗有韜略而又剛愎自用,若是順利率軍上洛,挾持天皇和幕府將軍以號令天下,勢必會加強對各戰國諸侯的管束。如此一來,便不符合我們先前議定的‘分而治之,亂中求變’的對日既定方略。此外,朕最擔心的是,日本國小貧瘠、民性凶頑殘暴,內亂平息之後,勢必會大肆對外擴張。一旦舉兵外向,首當其衝的,便是朝鮮。正因我大明軍力不足以支撐兩線作戰,才要未雨綢繆,加強朝鮮的武備,隨時應變。以朝鮮之疲兵弱旅抵擋倭國虎狼之師,為我大明整飭兵馬、討伐倭賊爭取時間,放眼全軍諸將,能當此大任者,舍俞誌輔其誰?”

誠如朱厚熜所言,已經侵入亞洲,逐步蠶食大明諸多西洋藩屬之國,並曾與明軍在廣東新會發生激戰的葡萄牙人,還真不在明朝曆代君臣的眼中,頂多視其為疥癬之疾--當年馬六甲王國受到葡萄牙人的侵略,向宗主國大明求援,明武宗正德皇帝不發一兵一卒便是一大明證;在這一次南洋劇變之前,明軍總參謀部從未將葡萄牙列為大明假想敵也是一大明證。而這一次,若不是因為徐海船隊將葡萄牙商船搶得太厲害,惹毛了葡萄牙人在南洋瘋狂報複,大肆殘殺大明藩王宗親和海外僑胞,引起了大明王朝舉國上下的一致憤慨,朱厚熜能否說服朝野內外讚同出兵討夷,與葡萄牙殖民者爭搶亞洲霸權還很難說。而大明王朝立國兩百年來,最大的敵人一是“北虜”、一是“南倭”。如今大明國力強盛、兵精糧足,北虜各部又已誠心歸順、俯首稱臣,諸多文臣武將便不止一次地向朝廷提出奏議,要求出兵懲戒一衣帶水、曾受中國頗多恩惠,卻又縱容本國盜寇騷擾大明萬裏海疆、恣意剽掠沿海州縣的倭國,示大明兵勢、宣天朝威儀。既然遲早要出兵,肯定要以朝鮮為基地,加強朝鮮武備建設也在情理之中。派俞大猷去朝鮮,固然有大材小用之嫌,卻能確保大明北線安定無憂,南洋戰事即便多耗費一些時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見楊博被自己說服,朱厚熜便趁熱打鐵,說道:“既然惟約並無異議,那就由你再替朕擬一道旨給呂芳,著令他傳達給內閣兩位柄政閣老:趙隱著即免去其五軍都督府右副都督及朝鮮宣慰欽使本兼各職,避居常德,以半子之身為已故榮王守製三年,所遺朝鮮宣慰欽使之職由禁軍第一軍軍長俞大猷接任。命俞大猷即刻趕往朝鮮,不必回京入覲,所遺第一軍軍長之職,由兵部遴選良將接任。”

為了避免曝露行藏,朱厚熜和楊博等君臣諸人無法投宿館驛,當夜就下榻於諸暨縣衙後堂。諸暨是個大縣,縣衙卻得按照統一規製修建,後堂不過區區一院五間房。除了朱厚熜這個獨享有一個單間,連楊博這樣的三品大員都得和鎮撫司的校尉擠住在一起。三位名滿天下的鎮撫司太保爺,就幹脆在皇上的臥房門外打起了地鋪。幸好鎮撫司校尉要輪班值守,這才勉強擠住下了。

次日天明時分,昨天趕了一天路的朱厚熜還在呼呼大睡,一夜護衛聖駕不敢合眼的鎮撫司大太保楊尚賢剛想要和衣假寐一會兒,就見到暗中守衛在縣衙門外的一名校尉神色慌張地走了進來,低聲稟報道:“楊爺,門外來了一隊兵馬,足有百人之多!”

聖駕在此,怎麼會有兵士過來?而且,諸暨縣並無駐軍,此刻城門未開,這大隊的兵士從何而來?倘若這些兵士懷有異誌,後果便不堪設想!楊尚賢吃了一驚,忙問道:“哪裏來的兵?”

“不清楚。”

楊尚賢沉聲說道:“快請楊大人、孫知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