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國事憂心(1 / 2)

第十七章 國事憂心

隨著三通鼓響,緊閉的午門頓時洞開。俗稱“大漢將軍”的禦林軍校尉早已手持矛戈先行列隊護衛道旁,盔甲鮮明刀槍閃亮不容逼視。鼓聲剛停,便有禦馬監的內侍從午門之中牽出兩匹通體雪白、披紅掛綠的朝象,在門洞兩邊站好。這兩匹朝象進貢自暹羅,早已經過了嚴格的訓練,甫一站定,便各自把長鼻伸出,挽在一起搭成一個橋拱模樣。接著,景陽鍾被敲響了,四品以上的顯官大僚,以及那些雖說品秩不高、身份卻十分顯赫的六科廊給事中們便肅衣正冠,列隊從象鼻橋下進了午門。鴻臚寺的導引官清點例朝官員人數之後,手持黃冊名簿也報了進去。而那些不夠級別的官員則隻能留在原地,看個眼熱。

按照朝廷禮儀規製,首輔嚴嵩、資政夏言和學士徐階等內閣輔臣們的早朝位置在金台禦幄旁邊,距離皇上的禦座隻有咫尺之遙。禦幄之旁的兩邊簷柱,東簷柱那邊是大九卿例朝序立之地;與大九卿朝序相對的西簷柱那邊,原本是六科廊的給事中序立之地。這些給事中論品秩不過六七品,但地位卻十分尊崇,俸祿排衙都是四品待遇;朝參時,位序又僅次於六部的二品堂官,因而得以序立近侍之地。朱厚熜設立禦前辦公廳之後,因辦公廳諸位秘書要時常侍奉禦前、伺候文墨,也得以位列朝班,與六科廊的給事中們一起站在西簷柱那邊。如今駐蹕南京,京城那邊的六部九卿和六科廊的給事中們大部分都沒有隨行,東簷柱那裏隻站著英國公張茂、南京戶部尚書劉清渠和等寥寥數人,西簷柱那邊也隻有七八位給事中和嚴世蕃、張居正等幾位禦前辦公廳秘書。

此刻還未到皇上升起禦座的時候,禦階上還是空無一人。由於身處這間象征著皇權威儀的金鑾寶殿,六科給事中和禦前辦公廳的秘書們都站得整整齊齊,一個個表情嚴肅,沒有人象大殿之外的那些臣子那樣交頭接耳。反觀嚴嵩、夏言、徐階和張茂等朝廷元老重臣們,就顯得頗為輕鬆,相互作揖見禮、寒暄閑話,往昔狼煙四起的咫尺之地,如今好一派和衷共濟、其樂融融的景象。在這些人之中,論地位要數張茂最為尊崇,既是正一品的太師,又襲封超品的英國公,但他是世襲勳爵,又是武人出身,自應另當別論。而嚴嵩身為內閣首輔,乃是百官之首,在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員之中,資曆最老;加之昨夜鼇山燈會上,他與兒子嚴世蕃兩人一個開韻敬獻元夕賀詩,一個獻上募捐修葺坤寧宮之議,都得到了皇上的盛讚,自然成為眾人恭維的焦點,連宿敵夏言也報以微笑,稱讚他詩文造詣更上層樓,堪稱國朝第一詩家。嚴嵩滿口遜謝,心裏卻著實高興。

那些朝廷元老重臣們正在寒暄敘話,就聽得殿門前“叭、叭、叭”三聲清脆的鞭響,接著便傳來一聲高亢的喊聲:“皇--上--駕--到--”

傳旨太監的嗓子經過專門訓練,這四個字似吼非吼,卻悠揚婉轉,一直傳到午門之外。霎那間,從金台禦幄兩廂簷柱之間,到皇極門前禦道兩側,再到整個午門廣場,近千名文武官員迅速回到自己朝序班隊的位置,嘩啦啦地一齊跪下,剛才還是一片嘰嘰喳喳竊竊私語的場麵,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原來此時已是寅時三刻,例朝的時間到了。

傳旨太監話音剛剛落地,隻見大殿的偏門走出九名錦衣力士,分別擎著五把巨大金傘和四柄大團扇登堂入室,護衛在丹蹕之下。接著,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嘉靖帝朱厚熜一身袞冕,在呂芳的陪伴下,出現在莊嚴神聖的金鑾寶殿,登上金台禦幄,坐到了龍椅之上。

皇上龍目一掃,嚴嵩率先俯身在地,喊道:“臣等恭祝吾皇--”

從裏到外,參加例朝的近千名文武官員一起俯身跪拜,齊聲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嚴嵩的嗓門當然無法與經過特殊訓練的傳旨太監相比,不過,皇極門外和午門廣場上的那些官員們一則有鴻臚寺導引官的手勢指揮,二則對朝覲大典早已爛熟於心,因此能與金台禦幄兩廂簷柱之間的四品以上官員同步行禮、山呼萬歲。至尊無上的皇權威儀在這樣響徹雲霄的山呼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必需的例朝儀式演過之後,按理該是皇上召鴻臚寺導引官進殿,問詢今日早朝可有缺席官員。今日不知為何,朱厚熜卻跳過了這個環節,恩賜諸位文武大臣免禮平身之後,就徑直問道:“各衙門有何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