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1 / 2)

第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

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十分重視節慶。而在一年三大節之中,又以新正春節最為重要。作為江南首邑、大明留都,南京的新年自然比其他州縣更要熱鬧許多,尤其是如今的應天巡撫已換成了最會粉飾太平的嚴世蕃,早在年關將近之時,便在九門張貼告示,宣布今年的燈節從臘月二十三小年之時便開始,直至正月十八結束,前後曆時將近一個月之久,更把南京城的新年氣氛推向了極致。這且不說,應天巡撫衙門還責令南京城中沿街各家住戶都要在門口紮飾彩燈,如今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點綴著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大小花燈,光從那如珠、如鳥、如獸、如台、如蓮花、如寶樹的奇巧形狀來看,就不難想象一旦到了夜間,當它們全部大放光明之時,那景象又該是何等的如夢似幻、美妙迷人。

正午時分,一頂兩人抬的小轎穿過街市上熙熙攘攘的遊逛人群,悄然停在了當朝首輔嚴嵩設在錢糧胡同的臨時府邸門口,一位身穿布衣的中年人走了下來,拾階而上,叩響了大門。

門開了,一個門房看了那位中年人一眼,看他一身布衣,便以為他是哪位官員派來前來遞帖子的長隨。相府門第,一年四季前來求見的官員從不間斷,尤其是眼下新正月上,到府上道賀新年的官員更是如同走馬燈一樣絡繹不絕。那個門房早已司空見慣,根本不理會眼前的那位中年人,卻繞過他的肩頭,看向了階下停的轎子,想看看是幾品的規製--根據門房的經驗,越是小官,出手越是大方,雖說或許見不到太老爺嚴嵩和老爺嚴世蕃,五兩八兩的“門敬”也得乖乖奉上。傳一句話,就能落到足夠尋常人家一年開銷的銀子,嚴府的門房恨不得全天下的州官縣令都來府上拜望太老爺和老爺才好。

不過,這一次讓他不免有些失望--階下停著一頂兩人抬的小轎,看來訪客並無官身。這種情況以前也並不少見,通常都是有求於老爺的士紳商賈,擔心不得其門而入,往往不等他問話,前來叫門的長隨就得趕緊奉上更為豐厚的門敬。但看起來眼前這位長隨根本就不懂規矩,至今還木杵杵地站在那裏,毫無動靜。

嚴府的門房頓時就惱怒了,又自持是相府家人,懶得跟眼前這個不懂規矩的下人廢話,拉著府門就要關上。

那位中年人微微一怔,說道:“在下特來拜會你家主人,還望代為通稟。”

嚴府的門房斜著眼睛瞥了他一眼,蠻橫地說:“我家主人不在!”

那位中年人微微一笑:“嚴閣老不在,嚴大人總還是在的。”

嚴府的門房畢竟見過大世麵,聽到來人說話高深莫測,心中不由得起了疑,語氣緩和下來,問道:“敢問貴駕姓甚名誰,我也好稟報我家老爺。”

那位中年人淡淡地說:“在下是呂芳。”

原來,來人正是嘉靖皇帝的大伴呂芳。今日早朝的路上,皇上命他就納市姬娘娘入後宮一事征詢嚴氏父子的意見;方才在東暖閣陪侍皇上召見楊博,他又聽出來皇上對於接受尾張織田氏封貢之請甚為急迫。因而楊博離開東暖閣之後,他也請旨出宮,前來嚴府。為要掩人耳目,他還穿著伺候皇上時的那身布衣,還專門命人備下了一頂二人抬的小轎,也沒有帶人隨行。

按照朝廷規製,自正月十六日起,例行的春假便結束了,但直到正月十八日民間的元宵燈會結束,各部院寺司的職官司員如無要緊公務,都可以在午時過後離衙回府,繼續與家人親朋歡度春節。嚴嵩身為內閣首輔,又時刻在皇上和百官麵前擺出一副老當益壯、忠勤王事的樣子,自然是要留在內閣值房裏處置這段日子積壓下來的各省公文。而據鎮撫司奏報,嚴世蕃散朝之後便回府了。在呂芳看來,嚴世蕃比他爹嚴嵩還要油滑世故,跟他先談,或許更有益於皇上的事情。

呂芳身為皇上的大伴,又曾執掌宮禁二十多年,在大明官場,名字的響亮程度不亞於嚴嵩和夏言等內閣輔臣。此刻他剛一報上自己的姓名,嚴府的門房頓時為之一震,趕緊躬身長揖,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地說:“原來是呂……呂公公……小人有眼無珠,不知道是您老人家大駕光降……呂公公請稍候。小人這就稟報我家老爺,請我家老爺出來迎接您老大駕……”說完之後,又是一個長揖,接著便一溜煙地跑進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