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初窺天下(1 / 2)

第五十二章 初窺天下

織田信長跟隨呂芳和楊尚賢兩人進得大內,又穿過了四五道宮門,這才來到了一處殿宇門外。呂芳停住了腳步,說道:“織田將軍。”

織田信長躬身說道:“呂公公有何指教?”

呂芳微微一笑,說道:“指教不敢。這裏便是皇上召見大臣的雲台,且請在此稍候。容老奴前去通稟。”

呂芳走了之後,楊尚賢指著一處擺放著錦緞坐墊的地方,對織田信長說:“織田將軍,皇上日理萬機,不定就被什麼事情絆住了腿,未必能很快就到。是故早有聖諭,請將軍不必拘謹,隨意寬坐等待便是。”

織田信長點點頭:“多謝。”然後,就在楊尚賢指定的位置盤腿坐了下來,雙眼也微微閉上了。

其實,這又是朱厚熜的刻意安排。楊尚賢知道織田信長並非大明人氏,也不是正經的朝廷命官,至多隻能算作“客卿”,不會拘泥大明禮儀規製,但是,織田信長說坐就坐,坐下之後還閉目養神,靜候貴人到來,這份神閑淡定的大將之風,依然讓他暗自佩服。

其實,楊尚賢並不知道,此刻織田信長的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一般,之所以能表現出這份鎮靜,全靠自幼便受到的武士道嚴苛的教育。

誠如朱厚熜所預料的那樣,大明王朝的富庶和強大,給了織田信長前所未有的巨大震撼,這種震撼,從他被偽裝成三河武士的大明鎮撫司校尉劫持--或者說是誘拐--前往大明的那天,就從來沒有平息過:

在京都的港口,他見到了比此前所見過的所有船隻都要大上不止十倍的海船,而且,還不隻是一艘,而是一支龐大的船隊。這樣的船隊,哪怕隻是用船上拿來防禦海盜的自衛武器,也足以打敗那些瀕海臨湖的大名之家的水軍。而別人卻告訴他,這隻是明國用來販運貨物的商船,象這樣的船隊,明國有好多支,不但前來日本貿易,還去往他所知道的天竺和他所不知道的許多國家……

劈波斬浪、不遠萬裏來到明國,他見到了比京都還要大的城市,港口裏停泊著不少海船,城市裏道路整齊、市井繁華、百業興盛,街上走的紅男綠女許多人都穿著普通武士之家都穿不起的絲綢衣服。他原本以為這裏就是明國的都城。別人卻告訴他,這隻是明國的一個府治,名曰“寧波”;而象這樣的府治,明國兩京一十三省有一兩百個之多……

一開始,他以為這是那些狡猾的明國人在跟自己吹牛。可當他被送到崇明島,擔任倭人戰俘營管事的時候,他不得不相信了--從寧波到崇明島的距離,已經遠遠超出了從尾張到京都的距離;而僅僅是一個明國用來關押戰俘的島嶼,就已經比織田氏所占據的地盤大多了……

崇明島上,機靈的“猴子”從明國管事的官員那裏打聽到,明國皇帝每年能收到兩三千萬石的賦稅,更讓他瞠目結舌:按照日本各戰國的兵力估算標準,一萬石糧食可以募集到三百名士兵,明國皇帝豈不是能隨時募集起一支幾十上百萬的大軍?“猴子”卻告訴他,明國一直擁有不少於兩百萬的常備軍,不必用糧食來征兵……

崇明島上的戰俘們都在向他渲染明國軍隊是何等的強大,他始終認為,這是那些戰敗之後還貪戀生命的無恥浪人們誇大其詞。接受“猴子”的建議,向明國朝廷遞交誓書,得以率領倭人營加入遠征軍,他真正見識到了明國軍隊那無比強大的戰力:組建一支近十萬的海陸大軍揚帆萬裏、跨海遠征異國,該是多麼的不容易,需要有何等強大的人財物力做後盾;那場蘇比克灣海戰之中,他們和明國海軍陸戰隊所乘坐的船隻在遠離戰場上百裏的海域駐泊,卻依然能看到那遮天蔽日的硝煙,聽到那隆隆的炮聲。接著,便是明國海軍炮擊呂宋水師營寨,逼迫呂宋王國不戰而降。呂宋之戰中,他們和明國海軍陸戰隊一樣毫無用武之地,隻是充當了看客;但在隨同南路巡防分艦隊南下攻打佛朗機人老巢馬六甲城之時,他親眼看見,在明國軍隊猛烈的炮擊下,堅固程度不亞於尾張織田氏主城那古野城、麵積更是遠遠超過那古野的馬六甲城沒有堅持到半天時間,就宣告失陷;城中包括佛朗機人、印度人、緬甸人和爪哇人在內的數千名守軍就不得不豎起了白旗,向明國軍隊投降……

在他看來,明國軍隊遠征呂宋和馬六甲的勝利,並不是野戰得法,也不是攻城有術,而是在於無與倫比的“位攻”戰法,即以多打少,在人數和武器上絕對壓倒對手。這固然不合於武士之道,但有那樣強大的國力做後盾,施展這樣的戰法當然最為穩妥,也最令對手束手無策……

此外,從明軍海軍陸戰隊武將、兵士那裏,他得知他們曾在明國都城北京城下打敗過韃靼鐵騎;他們原本隸屬的軍隊--明國禁軍第一軍,還曾在護衛聖駕巡幸草原之時,野戰打敗蒙古各族聯軍。要知道,當年元朝兩度入侵日本,無論是“文水之役”(注1),還是“弘安之役”(注2),擅長集團衝鋒的蒙古鐵騎在戰場上都曾將日本武士打得落花流水。若不是神佛保佑,降下“神風”(注3),隻怕日本早就被蒙古鐵騎征服。無論是守城,還是野戰,明軍都能打敗蒙古人,還有誰能質疑明軍的守城之術、野戰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