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初窺天下(2 / 2)

這一次奉旨從馬六甲趕回明國,從福建劉家港下船之後,走陸路趕到南京,更讓織田信長見識到了明國的幅員遼闊。別人卻告訴他,明國共有兩京一十三省,他隻不過是走了東南一隅的福建、浙江兩省和南直隸而已。推而論之,明國的疆域遠遠超過了日本海道六十州,隻怕有四百州還不止……

到了大明留都南京,他得知這裏竟然有七八十萬的人口,一座城的人口,已經遠遠超出了尾張一國,已然讓他不敢想象。別人卻告訴他,論人口,南京還不是最多,江南幾處大邑,如蘇州、杭州、揚州,還有泱泱國都北京,人口都比南京還多……

被逐出家門之前的他,雖然也曾時常自問“我到底是掌握天下,還是終死於尾張的大傻瓜?”,甚至因此被人當真視為“尾張的大傻瓜”;可他所謂的“天下”,不過是日本海道六十州而已。那麼,這一次陰差陽錯地跟著那些希奇古怪的人來到明國,總算是見識到了天下之大,豈止日本海道六十州;隻是明國,就遠遠不止四百州!更不用說,天底下還有那麼多需要乘船遠蹈重洋,走上半年一年之久的其他國家……

那麼,父親大人是不是也看出了明國的強大,才派人前來納貢,還把阿市獻給了明國皇帝?

這個問題,從接到明國皇帝的聖旨那天,就一直糾結在織田信長的腦海之中。若是他繼任家督,或者說父親大人和他一樣,也曾到過明國,見識過明國無比的富庶和強大,說不定還真的會這麼做。但是,他還不是家督,父親大人也何曾離開過日本?甚至,父親大人就連尾張也從未走出過,又怎知明國的強大?

那麼,父親大人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是迫不得已,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駿河今川氏家主今川義元一直孜孜以求掌控天下,尾張卻橫亙於其上洛道途之中。今川義元如若率軍上洛,兵鋒定會首先指向尾張。今川義元領有駿河、遠江和三河三國,累世經營,領地總計超過了一百五十萬石,最保守估計,可以用以上洛的兵力也超過了三萬。而尾張一國總計五十六萬石,父親隻占據了其中下四郡,僅為尾張的三分之一,領地不足二十萬石,可動員兵力不到六千,還有三四座大城要防守,能夠出陣的兵力不足三千。兵力十倍懸殊,父親大人如果是普通武將,或許會順應時勢,與其簽訂城下之盟,暫避今川大軍的鋒芒。可是,父親大人是聞名天下的“尾張之虎”,又豈能忍受這樣的屈辱?勢必會憤然起兵,力抗今川義元上洛大軍。兩國之間一場激戰不可避免。而鬆平竹千代被明國人帶到明國,岡崎鬆平氏絕對不會和尾張善罷甘休,忠義無雙、驍勇善戰的三河武士勢必要做今川義元進攻尾張的馬前卒。還有美濃的“蝮之道三”,也勢必會趁火打劫,借口一定是父親大人無法兌現我與道三之女濃姬的婚約……

父親大人,尾張身處四戰之地,守成決無可能,惟有進攻,方有一線生機。這些,我當初就已經不止一次地提醒過您的,可你卻一直拿我的話當作狂言,不屑一顧……

織田氏百年基業,包括父親大人您的性命,大概都如同旭日初升之時的朝露一般,很快就會黯然消逝了吧……

注1:文水之役--1274年10月,元世祖忽必烈發2.5萬大軍東征日本,全軍覆滅於台風。時值日本文水年間,故稱“文水之役”。

注2:弘安之役--1281年6月,元世祖忽必烈再度發14萬大軍二次東征日本,8月全軍覆滅於台風,元朝雄心壯誌自此煙消雲散。時值日本弘安年間,故稱“弘安之役”。

注3:神風--元軍兩度東征日本,皆因遭遇台風而失敗。日本人將此歸功於神佛保佑,1274年和1281年的那兩場台風,就被稱為“神風”。由於實在難以解釋運氣何以如此之好,日本人堅信確有神佛保佑他們,全國上下一掃千年來偏居島國、悲觀厭世的陰霾思想,取而代之以積極自信到了狂妄自大程度的對外擴張精神。豐臣秀吉剛剛統一日本就入侵朝鮮、覬覦大明,還有近代日本屢屢發動侵略戰爭,無不受這一精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