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拒放家康(1 / 2)

第五十五章 拒放家康

卻不曾想,織田信長的話音剛落,朱厚熜便冷哼一聲:“朕有說過要出兵幫你嗎?”

織田信長一怔:“這--”

朱厚熜冷冷地說:“你們日本自古以來蒙昧無知,一切官職、律法,乃至禮樂、服飾皆習學之於我中土,國中士人、武家也都研讀儒學聖賢之書,該當知道,‘繼絕世、興滅國’是我大明天朝的上古之風、份內之責。貴國然則不該敬獻王女阿市給朕充掖後宮,朕設若出兵助你,豈不令人詬病為‘衝冠一怒為紅顏’?再者,日本名列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欽定‘三十不征國’之一,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還曾受我大明成祖文皇帝冊封為日本國主。而今我大明雖受貴國求貢之請,但貴國畢竟隻是日本國中一隅,若無日本天皇或是幕府將軍所請,朕如何能夠忤逆太、成兩祖遺訓,悍然興師於外?是故,朕自覺義理有虧,才退還你們的誓書,準允你們回國自報家仇。”

明國皇帝的話,令織田信長如釋重負,同時,心裏卻又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絲酸意:原來,自己乃至尾張織田氏一門,在明國人的眼中,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盡管遣使入貢,還把阿市獻給了明國皇帝陛下;但明國認的,還是公家政權的天皇和武家政權的幕府將軍。不用說,還是因為實力太弱的緣故。如果我能象今川義元那樣上洛、掌控天下,或許明國皇帝就不會如此輕視尾張織田氏了……

織田信長心中正在泛酸,朱厚熜話鋒一轉:“不過,朕方才說過,令妹已經入宮侍奉朕,你的親人便等若朕的家人,為他們報仇雪恨,於情於理,朕都不能袖手旁觀。你可能還不知道,先前貴國入朝求貢,朕已經令貢使前往倭人戰俘營整訓戰俘,準備組建一支義勇軍,隨他們回去共赴國難,幫助令尊力抗強敵。如今你既然已經回來,這支義勇軍就由你統率。人數雖說不多,總好過你赤手空拳回國打天下。”

織田信長雖說心高氣傲、桀驁不馴,卻絕非是一介莽夫,深知今川義元原本就領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除了必要的守備兵力,還能糾集起三萬大軍上洛,如今又占據了尾張,近畿諸國也都臣服於他。自己回到日本之後,雖說可以用尾張少主的名義,舉起複國大旗,聚合國中仍對織田氏心存忠義的武士、百姓,也未必就是明國皇帝所說的“赤手空拳”,可要在國破家亡之後東山再起,若無外力襄助,確實無法與今川義元相抗衡。加之明國皇帝所謂之義勇軍,皆由倭人戰俘組成,那些人都是此前在國內戰亂中失敗被滅國的大名的家臣,因家主喪亡,淪為浪人。用他們幫助複國,等若是招募流浪武士為自己效力,並不違背武士的義理,也絲毫不損自己的名譽。他當然無法拒絕明國皇帝的這一好意,謝過朱厚熜之後,他又追問道:“請問,敝國派來的貢使是誰?”

朱厚熜微微一笑:“你在擔心他們無法整訓好那幫烏合之眾吧?且放寬心,貴國貢使以林通勝為正,柴田勝家為副,還有其他十來個武士,有佐久間右衛門、佐久間七郎左兵衛,佐久間大學等人,其他的,朕雖說叫不上名字,卻都是器宇軒昂、身手不凡的優秀武士,五個月的時間,訓練出三五千名兵士,應該不成問題……”

乍一聽到父親大人派出林通勝、柴田勝家等人為使,織田信長不禁為之一怔:要知道,自從平手政秀切腹自裁之後,林通勝便是尾張織田氏的首席家老,而柴田勝家則是家中年輕一輩之中的第一猛將,深得父親大人的信任和倚重,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家老。兩人可以說是家中的頂梁柱、父親大人的左膀右臂。即便是與敵國談判、議和,或是聯姻、結盟,有他們其中一人出使也就足夠了。既然大敵當前、國破在即,父親大人為何要把他們遠遠地打發到明國出使?

再聽到明國皇帝說尾張貢使團之中,還有佐久間右衛門、佐久間七郎左兵衛,佐久間大學三兄弟,都是家中聞名的猛將,織田信長的眼淚突然奪眶而出,嘴裏喃喃地叫道:“父親大人--”

原來,織田信長終於明白了,父親織田信秀之所以要派林通勝、柴田勝家等家中重臣、猛將出使明國,是為了給自己留下複興家國的火種。而且,父親能不顧武士道義,甘願向明國納貢稱臣,不用說是認定事已不可為,想要以向明國俯首稱臣換回自己。也就是說,在危急的時刻,父親不但想起了他這個被逐出家門的兒子,還完全接受了他當初那些被人恥笑、被人當作狂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