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各懷鬼胎
明嘉靖三十年六月二十九日,亦即日本天文二十年,一支龐大的船隊抵達九州薩摩的一處港灣,大明海商汪直帶著諸多隨從來到鹿兒島城,拜訪薩摩大名島津貴久。
明軍總參謀部否決了大明朝鮮宣慰欽使俞大猷上呈的從倭國本州島的長門登陸,從陸路進攻倭國的作戰方略,確定了從海路進軍,兵出伊勢灣,直取京都的總體作戰方略。由汪直以船隊往來倭國與大明途中需要駐泊避風為由,向薩摩藩租借一塊土地,修築堡壘,留人駐守,暗中囤積軍需糧秣,隨時策應王師奪取九州島,以此作為明軍的前進基地和運送兵員軍需的中轉站,就成為伐倭方略之中最關鍵的一環。
島津氏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顯赫大名之家,自源賴朝以來三百餘年間,便一直獨霸九州,擁有薩摩、肥前、肥後、日向、大隅五國及周邊諸島,家中猛將如雲,實力十分強大。由於九州孤懸海外,與本州隔絕;尤其是島津氏的根基所在地薩摩半島地形險要,與九州其他各藩隻有狹長地域相連,島津氏的本城鹿兒島城又橫亙其間,一旦有事,隻需封鎖道路,外人便無法從陸路進來;而島津氏長期割據九州,建立起了一支龐大的水軍,其他戰國大名也沒有實力與其海上爭鋒。因此,無論京都城頭如何變幻大王旗,島津氏始終牢牢控製著九州諸國,尤其是薩摩半島,從不允許外人進來。不過,汪直長期從事中日之間的貿易,早在歸順朝廷之前,便與島津貴久有生意上的往來,加之他如今還擁有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禦家人、幕府管領細川信元的家臣的顯赫身份,島津貴久在自己的本城鹿兒島城盛情款待了他。席間,島津貴久興致勃勃地問起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上洛之事以及各種海外奇聞,汪直知無不言,賓主雙方相談甚歡。
酒過三巡,汪直開口了:“島津大人,在下有一不情之請,還請大人多多關照。”
島津貴久笑道:“嗬嗬,五峰先生(注:汪直綽號五峰船主,倭人多稱其為五峰先生。)和我們薩摩是老朋友了,有什麼話就請直說無妨。”
汪直說道:“在下雖說得到義輝將軍和細川大人的垂憐,賞了武士身份,但終究還是一個商人,常年行走於貴我兩國之間,在風濤海浪之中討生活。在商言商,在下想與大人做筆生意……”
長年肆虐大明海疆的倭寇,大多出於九州諸國,為求庇護,不少人暗中投靠了薩摩島津氏。甚至,島津貴久垂涎於獲利不菲的中日貿易,密派家中武士假扮倭寇,駕著戰船,在海上做一些見不得光的“買賣”,替他聚斂了大量財富。不過,隨著明軍剿倭,這條財路就被斷絕了。島津貴久正在為此發愁,聽說汪直要和他做生意,立刻興致盎然地問道:“什麼生意?”
汪直說,大明當年繅的新絲五月份就已上市,最後一茬秋蠶繅的生絲最晚也在十月初便上市了。可是,每年六至八月是日本台風季節,舟行海上,多有不測。是故他的船隊這段時間隻能泊於堺港,虛耗偌多時日,過了八月再啟航,及至回到大明,已是十月有半。以前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奈何如今大明廢弛海禁、大興海市,諸多西洋海商蜂擁而至,搶購生絲及趕織出來的絲綢,販往印度、波斯乃至西洋諸國,等他十月份再去收購之時,非但絲源奇缺,絲價也被抬得很高,使他蒙受了很大的損失。因此,他想在薩摩半島租借一塊土地,辟作商棧。如此一來,他的船隊每月五月份即可從堺港啟航,六月份泊於薩摩,一俟八月風定,立刻駛往大明,搶出一個月的時間,還能趕上兩秋蠶……
島津貴久知道,生絲是中日兩國之間最大宗的貿易,汪直這麼做也在情理之中。不過,他卻擺出了一副為難的表情,說道:“五峰先生,你是義輝將軍的禦家人,又是細川管領大人的家臣,衝將軍殿下和細川大人的麵子,按說我該答應你的。可是,你是知道的,我們薩摩從不允許外人進來,這是我們島津氏的家門。先生要租借一塊土地,實在讓我很為難啊……”
汪直微微一笑:“大人係出名門,又是貴國大名鼎鼎的武將,當然恥於談尚言利。不過,在下卻是個商人,設若大人能答應在下的請求,在下自然會對薩摩有所貢獻。日後在下從大明所販生絲,一成拿來孝敬大人。如此可好?”
島津貴久沉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