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義名分
竹之內波太郎的雙眼閃閃發光:“自從應仁之亂以來,這個號稱日出之國的日本何嚐有過一天安寧?彈丸之地居然裂分為六十四個小國,小國之內也是豪強並起、紛爭不斷。海內壁壘城池林立,商道不通,大名趕走地頭蛇,逆臣殺死大名,天下已經被豪門瓜分幹淨。父子兄弟相互殘殺,夫妻主仆你死我活,沃土變成廢墟,世間淪為地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殺人,被殺;算計人,被人算計,人們崇尚並依賴武力,卻積累了無窮無盡的悲哀和怨恨。更可悲的是,那些庶民整日被驅來趕去,無法安心耕作,牛馬一樣辛苦勞作一年,往往會毀於兵火;即便稍有收成,又會被奪個幹淨。若奮起抵抗,則會被手持凶器的武士、盜賊所殺,雖然簡陋破敗卻能遮蔽風雨的房子也會被燒掉。他們的妻子被**,女兒被擄掠,隻能逃到荒無人煙的丹波或淡路島,與牛馬相伴,與雞犬同眠,等於墮入了畜生道……”
領民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遭受的苦難,當年還是尾張少主的織田信長也曾有所耳聞,卻從來沒有放在心上。此次回國,進入尾張之後,親眼目睹了領民生活的困頓,聽說了今川軍不少令人發指的暴行;尤其是親耳聽到久鬆俊勝講述阿古居城領民在那場戰爭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令他心裏不勝感慨。此刻,竹之內波太郎的話更是深深地觸動了他,當即急切地問道問道:“那麼,先生認為,當今之世,如何才能結束戰亂,使百姓過上太平安定的生活?”
麵對織田信長虛心求教的目光,竹之內波太郎微微一笑:“大人要想結束戰亂、開創太平盛世,隻靠明國皇帝送給的三千人馬、三百支火槍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值得眾人衷心擁戴的大義名分。在這個戰亂頻仍的年代,若無讓百姓信服的大義名分,根本無法站穩腳跟。”
“先生所說的大義名分是什麼?”
竹之內波太郎斬釘截鐵地說:“勤王!”
勤王?
織田信長心裏不禁啞然失笑:當初父親大人在奪去了家主斯波義統的領地之後,也曾向天皇送去了大量資財,還直接上書,表明忠心。不過,這麼做是為了從天皇那裏求取官職,正式擺脫斯波氏家臣的身份。而無論是幕府將軍,還是守護大名,甚至地方小領主和下層武士,其實都不把天皇放在眼裏。即便是足利尊氏剛剛擁立光嚴院太上皇複位,需要借助皇家的權威來對抗後醍醐天皇的室町幕府初期,就曾有過一個小國的守護毆打公卿、搗毀天皇出巡儀仗的事情。那位守護最後雖然被幕府以“大不敬”之罪處死,卻引起了下層武士更大的不滿,甚至有人建議:“如果沒有天皇不行的話,就用木雕一個,或以金鑄一個,把活的天皇流放到孤島上去,省得惹麻煩。”尤其是自應仁之亂之後,就連室町幕府的權威也大打折扣,守護大名藐視將軍,地方領主和下層武士挑戰守護大名,“下克上”之事層出不窮,提出“勤王”的主張,全天下的武士將會有什麼反應?
看出了織田信長眼神之中流露出的疑惑甚至不屑,竹之內波太郎繼續說道:“源氏亡而平氏興,就如同這天上的日月更替,世間有夜晚便會有黎明。足利尊氏擁立北朝,與南朝相爭,導致天下大亂,倒行逆施,名分盡失,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應仁之亂,這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如今,向天皇揮戈相向的足利氏更是走上了窮途末路,而勤王之人則剛剛迎來黎明!若是以匡扶大義為名,擁戴天皇,討伐逆臣賊子,就一定能順應民心,得到百姓的衷心擁戴!”
織田信長語帶諷刺地說:“先生這麼說,是祈禱,還是出於信仰?”
竹之內波太郎微微一笑,說道:“都不是,這就是謀略。換而言之,這是一麵旗幟。無論是甲斐的武田、越後的上杉,還是相模的北條、中國(注:日本所稱的中國,指的是國家的中部)的毛利,都無法認識這一點。今川義元雖然已經率軍上洛,成為‘天下人’,可他也同樣認識不到這一點。大人想要替令尊報仇,想要複興尾張織田氏家業,甚至想要和他們爭奪天下,就必須搶先擁有這麵旗幟,向世人宣示,許多大名率軍上洛,並不是為了統一戰國亂世,將天下歸於天子;而是為了趁如今混亂的局勢取代將軍,享受至尊至貴的武家地位罷了。正是他們那些為了一己之私利而大動幹戈的戰國大名,帶來當今亂世,導致天怒人怨、民不聊生。隻有你信長大人與他們不同,因為你是為了匡扶朝廷正統,而不是為了自己掌控天下而揮舞利劍!隻有這麼做,才會吸引更多的人投奔到你的麾下,在你的勤王大旗指引之下,取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