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如意算盤(2 / 2)

清州地處尾張腹心,可稱得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清州一帶築城,既能背靠三河舊領,又能監控近畿,無疑比在岡崎一帶築城更為適宜。可是,今川義元和雪齋禪師反複商議,最終還是否決了這項提議--一來織田信友剛剛歸順,今川義元又剛剛幫他向朝廷求到了尾張守護代的官職,不好這麼快就改封別處,還是留在尾張安撫那些對織田氏念念不忘的民眾為好;二來尾張和三河一水之隔,又能距離京都近到多少?因此,今川義元一直心有不甘、舉棋不定,也就沒有拿出“天下人”的身份,責令諸國大名出錢出人幫自己築城。

這下子好了,織田信長殺害了已經歸順今川氏的清州城主織田信友,重新占據了尾張;而美濃國主齋藤道三又和織田信長結為翁婿,擺明了是和今川氏作對。那麼,今川氏再度出兵討伐尾張和美濃兩國也就順理成章了。奪取了尾張和美濃兩國,不但有新的領地可以賞賜給家臣,更為重要的是,領地還能連成一片,把今川氏的勢力範圍從東海道穩穩地推進到近畿一帶。日後不論是在尾張還是美濃築城,都能穩坐舊領,遙控京畿!

有如此一舉多得之事,今川義元怎能不為之感到高興?至於如何攻取尾張、美濃兩國,對他來說根本不值一談--麵對兵強馬壯的今川氏大軍,名聞天下的“尾張之虎”織田信秀都免不了落得兵敗身死、舉家自焚的下場;他那個被放逐、被人稱為“尾張的大傻瓜”的兒子莫非還能螳臂攔車?!

可是,雪齋禪師卻沒有今川義元那麼輕鬆,更沒有今川義元那麼樂觀。在他看來,今川氏於前年秋冬之際出兵上洛,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領民就一直沒有得到休養生息,尤其是由於領地內的青壯男丁都被征發從軍,農田隻能靠老弱婦孺耕作,去年的收成受到極大的影響,雖說從尾張織田氏那裏掠奪來不少糧米,卻還是入不敷出,今年部分領地已經鬧起了饑荒,領民們心裏一定不願意繼續打仗。再者,京師道路紛傳,因為今川義元阻止朝廷授予三好長慶相應官職,令三好長慶萬分惱怒,如今正在大修武備、囤積兵甲軍糧,並向各國派出使者,廣結盟友,意欲和今川氏一決高下。既然近畿不穩,還需出兵討伐,就不宜在上洛途中過多損耗兵力。

更讓雪齋禪師擔憂的是,道途傳聞,織田信長當年被逐出尾張之後便不知所終;而織田信秀在國破家亡之際,曾派出大批家臣去往明國求貢,並獻上女兒阿市給明國皇帝。過不多時,織田信長就突然回到了尾張,而且很快就奪回了那古野城,奪取了清州城,並和美濃國主齋藤道三締結了婚約。把這些看似不相幹的事情前後聯係在一起去想,不難看出,他的背後一定有明國暗中支持。要不要討伐尾張織田氏是小事,惹惱了他們背後的明國,使其得到出兵幹預的口實,那可就大大不妙了--聽說這些年來,明國一直大力整飭軍備、修造戰船,如今已經掃平了沿海的倭寇。若是明國皇帝象當年的元朝皇帝忽必烈一樣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一定會借此機會大舉出兵,討伐日本……

但是,雪齋禪師深知,一來歸順於今川氏的清州城主織田信友被織田信長取了首級、奪了城池,無論是出於武士的道義,還是為了維護自己“天下人”的顏麵,今川義元都要起兵討伐尾張,為織田信友報仇;二來今川氏要掌控天下,就必須保證駿河領地與京都的道路暢通,尾張織田氏死灰複燃,又橫亙在了駿河通往京都的道途之中,等若前年今川軍曆經半年多的苦戰所打開的通道又被阻斷。因此,如今已經成為“天下人”的今川義元是絕對不會放棄出兵的念頭,跟織田氏講和的。而對於織田信長來說,他的父母雙親和二十多個兄弟姐妹都因今川氏的上洛大軍而死,他一定要向今川氏討還殺父血債。也就是說,無論是駿河今川氏,還是尾張織田氏,誰都不可能提出或接受和議,一場大戰絕對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