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揚帆遠征(2 / 2)

其實,就算是朱厚熜想要修正原定禦倭總體戰略,也已經來不及了--按照總參謀部原來擬定的伐倭方略,中朝聯軍攻占對馬、壹岐兩島,取得日本海域製海權之後,應迅即轉道北上,繞過九州長門、肥前等國,在薩摩登陸,打敗領有薩摩、肥前、肥後、日向、大隅五國及周邊諸島的九州大名島津氏,建立堅固的軍事基地,作為下一步兵出伊勢灣的海上運輸線的中轉站。這一軍事行動,必須趕在日本海六月台風季到來之前完成,因此,中朝聯軍最晚不能晚於四月出動。也就是說,就在朱厚熜為自己大舅子的飛速崛起而暗自咋舌的時候,大明王朝朝鮮宣慰欽使俞大猷已經率領著由明朝禁軍第一軍和朝鮮水軍組成的中朝聯軍,在朝鮮釜山軍港誓師出征,浩浩蕩蕩地殺奔了日本九州的對馬、壹岐兩島,正式拉開了伐倭之役的序幕。

早在鐮倉幕府時代,孤懸海外的對馬島就一直歸世襲對馬太守之職的宗氏所有。宗氏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常年與朝鮮做生意,將大明所產的絲綢、生絲、鐵器、藥材等商品源源不斷地轉運日本,尤其是在大明厲行海禁,並斷絕了日本朝貢貿易的那些年裏,宗氏更是大發橫財,賺了個盆滿缽溢。近十年來,大明王朝廢弛了海禁,大力開辦海市,並恢複了日本的朝貢貿易,宗氏漸漸失去了這注大財。生性貪婪的宗氏當代家主宗義智就暗中勾結那些原本在大明東南沿海肆虐、後被東海艦隊圍剿而僥幸逃脫的倭寇,在朝鮮海域做起了沒本錢的買賣,不但騷擾海路,還時常登陸朝鮮沿海村鎮燒殺搶掠,犯下了滔天大罪。朝鮮君臣百姓深受其害,無不咬牙切齒,可是,朝鮮自李朝革命以後,近兩百年國內承平無事,民不知兵,兵不習戰,武備鬆弛,全國三百多州縣有一大半連城防都沒有,根本無力抵抗那些窮凶極惡的倭寇,不得不向宗主國大明王朝求援。大明俯允所請,於嘉靖二十七年派出以安國郡主郡馬、五軍都督府右副都督趙隱為首的大批軍官將佐前來朝鮮,充當軍事顧問,協助朝鮮李朝編練軍伍、整飭軍備;又令朝鮮李朝選送年青軍官入明軍和黃埔軍校、海軍學院等各級軍校深造,大大提高了朝鮮軍隊的戰力。加之今次出兵,明朝不但派出近十年來風頭最勁的名將俞大猷做主帥,還調素有“天下第一強兵”之稱的禁軍第一軍入朝,作為聯軍的主力,入朝大半年來,在朝鮮釜山、唐浦、津浦等多處軍港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登陸作戰訓練。由於明朝海軍成軍不久,主力又用於南洋討夷之戰,海戰主要依靠朝鮮水軍。統軍大將,正是曾在大明海軍學院的前身水師學堂深造,並曾在東海艦隊掛職鍛煉的李舜臣。

對馬島孤懸海外,人口不過數千,宗氏家中的武士不過幾十,兵士攏共不過幾百,雖然暗中接納了不少從大明東南沿海流竄到朝鮮海域的倭寇,可也不是中朝聯軍的對手,很快就戰敗投降。俞大猷遵照朱厚熜的密旨,將島上日本人全部押上船,送到了朝鮮,留下朝鮮軍隊和少量明軍駐守,又率軍殺向了壹岐島。

比起對馬島宗氏,世襲壹岐島守護的波多氏實力更是薄弱,也很快就束手就擒。中朝聯軍略事休整,便揮師北上,直撲九州薩摩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