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議而不決(2 / 2)

見到與會諸人臉上都露出尷尬的表情,顯然是被自己的話給噎住了,汪直也不逼人太甚,微微一笑,繼續說道:“話雖如此,我們大家畢竟都是商人,並非真正的武士,也就不必過於拘泥那些陳規陋見,還是在商言商罷了。汪某還未被諸位先生投票逐出自治會,仍是議政者之一。隻要是自治會議定的結果和章程,無論出錢出物還是出人,哪怕要了汪某這條賤命,汪某完全照辦就是。”

汪直公開做出了這樣的表態,也就是說他將無條件地支持自治會所做出的決定,大概也就不會日後生事,堺港議政者們都鬆了口氣,把話題又轉回到投票結果上來。有人認為,既然三好長慶得票最多,就應該確定他為堺港的支持對象,立刻引起了好幾個人的讚同。

豐臣秀吉注意到,率先這麼說的人正是那位堺港最大的兵器製造商納屋莊左衛門,可見投給三好長慶的三票之中,一定有他的一票。這個結果雖然說不上好,倒也不是很壞--雖說主公並未和三好長慶結盟,但是,主公當日起兵對抗今川義元,三好長慶也積極響應,公開發布了支持尾張的公告;而且,正是因為主公打敗了今川氏三萬上洛大軍,又取下了“天下人”今川義元的首級,三好長慶才得以逃脫了被今川氏亡國滅種的命運,更得以竊據京都,放逐幕府將軍義輝殿下,問鼎天下;所以,三好長慶心中一定對主公存有一份感激之情。那麼,支持三好長慶的納屋莊左衛門也應該對主公另眼相看……

不過,納屋莊左衛門等人的建議,遭到了其他好幾位議政者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是駿河今川氏與甲斐武田氏是世代的盟友,今川氏真的兩票加上武田信玄的兩票,一共有四票,超過了三好長慶;而且,三好長慶馬上就要和近江淺井氏、越前朝倉氏兩家盟軍交戰,即便能夠獲勝,一定會損失慘重。無論是駿河今川氏從先前討伐尾張的慘敗緩過氣來;抑或是甲斐武田氏得到駿河今川氏的默許和暗中支持,自己起兵上洛,三好長慶未必是他們的對手。不用說,他們一定是把自己的選票投給了今川氏真或武田信玄。

除了支持三好長慶的納屋莊左衛門等人,尚未發表意見的另外兩位議政者也加入了辯論之中。他們認為,無論是駿河的今川氏真,還是甲斐的武田信玄,都自持為簪纓世家,向來自視甚高,又固執地堅守等級觀念,大家前去遊說他們,一定會受到他們的輕慢,不但有熱臉貼上冷屁股的尷尬,甚至還會被他們視為妄圖以商人身份幹政、動搖武家統治的根基。若是這樣,隻怕非但不能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會給堺港乃至天下商賈帶來滅頂之災。不用說,這兩位議政者支持的人是中國的毛利元就,眼見東國大名今川氏真和武田信玄占了上風,就轉而幫著支持三好長慶的納屋莊左衛門等人說話了。

會議召集人呂宋助左衛門一直做的是販賣糧食的生意,最大的主顧正是領有近畿四國的三好長慶,加之三好長慶不但控製著堺港,還控製著從糧食產地尾張、三河到堺港的各條陸路、水路,眼下又控製了糧食最大的消費市場京都,因此他也把票投給了三好長慶。但他身為會議召集人,不好過分幹預與會諸人的辯論,眼見著大廳裏吵成了一鍋粥,不得不出來打圓場說道:“這件事情關係到諸位的身家性命,也關係到堺港的生死存亡,不是隨便議議就能定下來的。大家還是各自回去再好好想想,我們另找時間再議。”

這無疑是眼下最合適的作法,既避免了矛盾進一步激化,又給了各方勢力私下溝通、交易、妥協的時間,與會的堺港議政者無不讚同,紛紛起身,相互躬身行禮,離開了呂宋助左衛門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