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防患未然(2 / 2)

徐渭明白戚繼光的苦衷,點頭說道:“元敬兄所言甚是,朝中大臣結交邊將,此乃國朝之大忌。即便夏閣老和我等都坦蕩無私,隻怕也難掩天下嘵嘵眾口……”

略微停頓了一下,徐渭又說道:“再者,依我愚見,即便有夏閣老幫我們說話,分宜父子不能拿我們怎麼樣,但是,事情已被嚴黨門人張揚了出去,朝野內外就都知道,堂堂大明遠征軍諸位將帥得勝還朝,獻俘闕下,卻與人在秦淮舊院爭風吃醋、大打出手,於我等清名乃至遠征軍的聲譽都大為不利。所以中策雖能消弭我等眼前這場禍事,卻未免失之被動。我還有一個先發製人的上策,讓分宜父子及其門下諸人無法將今日之事張揚出去。”

戚繼光欣喜地說:“究竟是怎樣的先發製人之妙計,你快說說看。”

徐渭微微一笑:“正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那位相門公子闖到寒芳齋鬧事,為的是那位秦淮名妓孫惠娘。分宜父子要做我們的文章,大概也會從她那裏下手。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先下手為強,在孫惠娘那邊下些功夫,讓他們做不成這篇文章?”

戚繼光也是極富韜略之人,聯想到徐渭在寒芳齋的種種舉動和那些打趣他的話,他大概也就猜到了徐渭的打算,卻不好意思自己說出來,就裝出一副懵懂的樣子,追問道:“如何才能讓他們發不了難?”

徐渭笑道:“若是孫惠娘成了你元敬兄的小星(指小妾),他嚴紹庭妄想橫刀奪愛,就算是吃你元敬兄幾記老拳,也是他咎由自取,分宜父子縱然心中憤恨,還能有什麼話可說?”

戚繼光佯裝惱怒,說道:“文長兄,且說正事要緊,何必拿我打趣!”

徐渭正色說道:“我說的正是消弭眼前禍事的妙計。倘若孫惠娘與我等並無幹係,我等為她強行出頭便是意氣之舉;亦會被人誤會我等和嚴紹庭那個紈絝子弟爭風吃醋,於你元敬兄和我遠征軍聲譽大大不利。鬧到皇上那裏去,就算是皇上有心偏袒我等,也不好過分傷及嚴分宜和徐閣老的顏麵。最好的結果,也要各打五十大板。這樣的風流罪過,雖不至於丟官,但我等謀劃多日的那件大事,大概也就毫無希望了!”

原來,戚繼光等人奉旨回京獻俘闕下,還有一個打算,就是向朝廷請命,要率軍北上,會同中朝聯軍一同討伐倭寇,揚威異域。若是這個時候獲罪得咎,礙於朝野輿論,皇上也不會再讓他們統軍出征。倭寇肆虐大明海疆多年,而今卻不能統率大軍直搗黃龍,豈不是畢生之憾?

果然,戚繼光立刻緊張了起來,歎道:“你說的不錯。若是分宜父子從中作梗,隻怕我確是不能再與誌輔兄一道討伐倭寇、懲戒凶頑。”

見戚繼光口氣有所鬆動,徐渭又趁熱打鐵說道:“自古美人愛英雄,那位孫惠娘也概莫能外。今日寒芳齋聚會,我看她對你元敬兄一見鍾情。正所謂‘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逐落花’,元敬兄可莫要空負美人一片深情啊!”

戚繼光聽出他的話語之中並無戲謔之意,歎了口氣,說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可是……”

徐渭笑著打斷了他的話:“有元敬兄‘孰能無情’四個字,我管保咱們此番定能化險為夷,還能給這十裏秦淮留下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話!”

戚繼光麵色微微發燙,忙說道:“文長,先不要說這些閑話,且說正事要緊。”

徐渭說道:“朝廷律法載有明文,朝廷命官不得娶樂戶為妻妾。那位孫惠娘身在樂籍,要為她脫籍,就得呈報禮部教坊司和應天府衙批準。嚴世蕃身兼禮部侍郎和應天巡撫二職,接到這樣的呈文,自然明白我等用意。不過,為防他從中作梗或是另耍花招,還得皇上發話才行……”

戚繼光大驚失色:“這種事情,豈能拿來汙濁天聽!”

徐渭歎道:“分宜父子要替自家兒孫報此一箭之仇,今日之事遲早也會傳到皇上耳中,倒不如我等先行奏陳皇上。皇上如天之仁,定會成全這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