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且喜且憂(2 / 2)

誠如張居正方才所言,當日嘉靖帝朱厚熜在雲台召見汪直,以春秋大義說服他改邪歸正、為國效力;隨後便召來營團軍三位主將監軍高拱、指揮使俞大猷和副指揮使戚繼光,商議利用汪直及其他徽商所有的海船運送一支偏師南下,深入江南叛軍的腹心之地展開遊擊戰,策應平叛大軍在正麵戰場的軍事行動。戚繼光那時候起,便認識了那位海商汪直。其後,東海艦隊成軍之初,汪直又送來幾百名熟悉海情水文的壯士投軍,其中便有執行“月之暗麵”絕密行動的徐海等人。戚繼光一直對汪直心存一份感激之情,隻是因為汪直乃是鎮撫司的職官,執行的又是皇上欽命的秘密行動,行蹤及官秩升遷都不曾刊載於朝廷的邸報之上,因而他也就不知道汪直的近況。聽張居正提及“鎮撫司汪大人”,一時竟沒有想起來是那位傳奇海商汪直,直至張居正點出往事,這才恍然大悟。

張居正點頭笑道:“嗬嗬,除了那位奇人異士汪直,我大明鎮撫司還有幾位汪大人?”

戚繼光和徐渭、曹聞道、錢文義三人對視一眼,看到彼此眼中都放射出興奮的光芒--他們此次前來南京獻俘,還有一大目的就是要向朝廷請纓,率軍北上,會同俞大猷所部中朝聯軍一同討伐倭奴。皇上今日召見他們,還召來了汪直作陪,想必正是有此打算。他們心中又怎能不激動萬千!

不過,正所謂“天心似海”,妄測聖意更非人臣所敢為,戚繼光不得不壓抑著內心的激動,問道:“敢問太嶽兄,汪大人是何時回的京?”

張居正也看出了他們的激動,更知道他們為何會如此,微微一笑,低聲說道:“比諸位隻晚了幾天,數日之前朝廷邸報上刊出俞大猷俞將軍統率中朝聯軍兵進九州、橫掃薩摩,以及朝鮮水軍李舜臣所部大破倭奴島津氏水軍於倭國平戶島海域的捷報,便是汪大人轉奏朝廷的。”

戚繼光慨歎道:“誌輔兄督率王師銜命出征,半年以來連戰連捷,揚威異域,懲戒凶頑,可謂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不知下一步有何打算?”

張居正說道:“對於下一步的作戰方略,俞將軍確是密具一疏,托汪大人帶回國。但因茲事體大,皇上還在斟酌思慮之中。事關軍國機密,請恕在下不能見告。”

戚繼光等人明白,張居正是一位恪守朝廷禮法規製的方正君子,又久在禦前機樞密勿之地任職,在皇上沒有做出決斷之前,是絕對不會因私廢公,將軍國大事透露出去的,也就不好強求於他。

倒是張居正,大概是覺得這樣斷然拒絕有傷他和戚繼光等人的交情,低聲說道:“元敬兄不必著急。皇上今日召見諸位,還特地召來兵部楊大人和鎮撫司汪大人作陪,在下冒昧猜測,或許正是要就中朝聯軍下一步作戰方略征詢諸位意見。諸位若有什麼想法,不妨當麵奏陳。”

以張居正天子近臣的身份,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實屬不易了。戚繼光點點頭,感激地說道:“多謝太嶽兄指教,在下明白了。”

徐渭多了個心眼,裝作隨意地問道:“皇上今日召見我等,除了楊總長和汪大人,但不知還有哪位大人在座?”

張居正答道:“皇上今日是臨時起意要遊湖,原本隻帶了我辦公廳兩位協理大人和區區在下,因要召見諸位,才又召來楊大人和鎮撫司汪大人作陪。”

張居正所說的“辦公廳兩位協理大人”,一是高拱,另一個就是嚴世蕃。戚繼光和徐渭兩人心中都是“咯噔”一聲,方才的激動頓時煙消雲散,心中那塊剛剛落下的巨石立刻又懸了起來:既然嚴世蕃在場,寒芳齋和昨日嚴府赴宴之事就無法向皇上明白奏陳,這可如何是好……

不過,張居正方才說的明明白白,皇上此刻正在等著他們,容不得他們多想,戚繼光和徐渭隻得硬著頭皮,被張居正引領著朝著湖心小亭走去,轉眼就來到了軒外。四人整理衣衫,撩起長衫的下擺跪了下去,戚繼光帶頭山呼:“臣等恭祝皇上--”

四人齊聲說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軒中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既不是在朝堂之上,又不是在東暖閣裏,元敬你們何必如此多禮!快些進來吧!”說話之人,正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嘉靖帝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