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有客西來
甲斐的官道上,一行十餘人策馬疾馳而過。
與普通的騎者不同,他們每個人的身邊,還都奔馳著一匹馬,卻無人騎乘,顯然是拿來做備用,以便在趕路的過程中換馬不換人來節約時間,使得這麼一支人數並不算多的隊伍顯得過於龐大,馳過之時,蹄聲震耳,煙塵滾滾,走在官道上的商旅百姓趕緊避讓不迭。
在戰國時代,馬匹是極其稀罕、極其昂貴的戰略物資,即便是組建起了甲斐鐵騎的武田氏,家中的低級武士也沒有資格更沒有能力擁有馬匹。因此,看到這樣奢侈而又行色匆匆的隊伍,躲避在道旁的甲斐領民都認為,這些人一定是負有特殊使命的使者,去往甲府拜謁他們的領主--甲斐守護代、武田氏的家督武田信玄。
不過,令他們感到奇怪的是,那支隊伍卻是從西麵,也就是京都的方向來的!
作為戰國時代第一等的強藩、東海地區(注1)唯一能夠與駿河今川氏並駕齊驅、分庭抗禮的一大勢力,甲斐武田氏的一舉一動不但關係到周邊諸國的安危,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天下大勢。因此,隻要京都或周邊諸國有什麼風吹草動,一定會有使者絡繹不絕地奔走於甲府和各地之間傳遞消息,這已經成為甲斐人司空見慣的一件事情。
但是,他們同時也都注意到,往常年份,從西邊京都方向來的使者總是秋冬之際前來甲府;象眼下這樣的春季,隻有來自東邊的使者,或者幹脆直說,隻有來自信濃的使者,向甲府武田氏報告關東管領、越後守護、人稱“越後之龍”的上杉謙信率軍進入川中島、攻打信濃的消息,懇請家督武田信玄發兵救援。
說到越後大名上杉謙信那個家夥,不但甲斐武田氏的家督武田信玄恨得咬牙切齒,就連甲斐普通的領民也都是一肚子的怨氣--最近十年來,每當北國漫山遍野的冰雪融化之後,那個家夥總會前來挑戰;而且,他似乎以和武田信玄作戰為樂,既不接受武田氏提供的任何利益,也對求和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他出兵的理由隻是因為武田信玄攻打北信濃的豪族村上氏,而村上氏卻和他並無半點親密關係。也就是說,他率軍與強大的甲斐武田氏對抗,並非為了什麼利益,純粹是出於武士的信義而已。
在唯利是圖、什麼都可以拿來談判、什麼都可以用來交易,昨天還殊死搏殺的對戰雙方或許今天就能歡聚一堂、把酒言歡的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的這些舉動不能說是絕無僅有,也是極其罕見的,因此,他一直被世人視為不可理喻的怪人。
其實,上杉謙信的怪異之處,還遠遠不止這些--他原名長尾景虎,是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的幼子,卻不被父親所愛,加之四歲喪母、七歲喪父,又沒有繼承權,按照室町幕府時代大名之家的傳統習慣,幼年便被送到寺院出家,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後來,十四歲還俗之後,十五歲初次出陣,就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就將國中豪族收服,又相繼打敗周邊敵國多次入侵,聲望漸漸蓋過了繼任家主的同父異母哥哥長尾晴景,遭到了長尾晴景的嫉妒,兄弟兩人同室操戈,十九歲的長尾景虎以寡敵眾,打敗了長尾晴景。雙方在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的調解下達成和議,長尾晴景引退,由長尾景虎作為哥哥晴景的養子繼任家督和越後守護代之職。數月之後,上杉定實病故,沒有子嗣繼承越後守護之職,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便下令讓長尾景虎接任,成為了越後國主。其後,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北條氏家主北條氏康打得無家可歸,逃到了越後,要求長尾景虎出兵討伐北條氏,報酬是將“上杉”這個姓氏以及關東管領一職贈送給他,於是,長尾景虎便改名為上杉謙信。可是,得到了關東管領之職、成為關八州統治者的上杉謙信並沒有致力於對付領內的“逆臣”北條氏康,也不在乎是否能一統關八州、獨霸令許多戰國大名垂涎三尺的關東平原,卻接受信濃地方豪族的請求,出兵幫助他們對抗誌在奪取信濃的甲斐武田氏,從此成為與武田信玄糾纏一生的對手。其怪異的作風令世人瞠目結舌。
可就是這麼一個令人不可理喻的怪人,在統軍之能上卻與武田信玄幾乎一般高下,堪稱一時矚望的兵法大家,已經被人稱做“戰國第一武將”的武田信玄也拿他毫無辦法,甚至,隻要武田信玄稍一疏忽,就會遭到可恥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