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三好長慶和島津義久定策鼓動諸國大名共抗明國大軍,情勢比當年鐮倉幕府的執權(注)北條時宗發出“異國征討令”之時還要惡劣--當年的鐮倉幕府還保持著對國內的統治力,北條時宗可以用幕府的名義,下令九州島的禦家人構築工事、積極備戰;並且,為了加強北九州和山陰沿岸的糧食儲備,他還下令免除鎮西九國和山陰四國的年貢,置京都於斷糧境地也在所不惜。如今時逢亂世、群雄蜂起,幕府的政令難出京都之門,更不用說天下公認的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已經被三好長慶廢黜,就憑他們倉促間捧出來的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能不能被諸國大名認可還很難說,哪能下令讓諸國大名自備軍需糧秣,參加這場異國征討之戰?
好在他們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島津義久說服三好長慶從自己逼迫昔日家主細川信元隱退之後,新占的領地之中拿出了一部分作為給諸國大名出兵的謝儀--吃到嘴裏的肥肉,三好長慶當然舍不得吐出來。不過,明軍來勢洶洶,又已經公然打出了替足利義輝討伐逆賊的旗號,一旦兵敗,不但他本人死無葬身之地,紀伊三好氏也定然被滅族,性命攸關,他也隻好忍痛割愛了。至於島津義久,一來他的領地已經全部被明國大軍占據,能否奪回來還未盡可知,怎好給別人許下這樣鏡花水月的承諾?二來就算他願意把自家的領地拿出來做謝儀,可是薩摩島津氏舊領都在九州偏僻貧瘠之地,近畿、東海和關東地區的大名對那些地方興趣缺缺,也未必就會領他的情……
因此,島津義久強壓著內心的憤怒,說道:“長慶公願意拿出山城、攝津、河內、大和四國,作為對此次異國征討有功之臣的謝儀。不過,這四國領地的具體分配,需要等到戰後由義昭殿下根據各家的戰功論功行賞……”
武田信玄冷笑一聲,打斷了島津義久的話:“三好長慶竟然將從自己舊主細川管領大人那裏強奪來的領地都拿了出來,真是大方得很啊!對不起,我不願意領他的這個情,更不願意借著異國征討之際奪取別人的領地!”
島津義久不禁一怔,囁嚅著問道:“那麼,信玄公所說的條件是--”
“很簡單。”武田信玄說道:“明國大軍悍然侵犯我日出之國,凡我天照大神之後裔子孫,皆有守土抗戰、共襄國難的責任;匡扶朝廷、維護正義,更應在所不辭。所以,我願意親率甲軍參加此次異國征討之戰。但是,戰事應該是在近畿一帶進行,我若率軍出發,甲府守備定然空虛,如果有人趁機奪取我的領地怎麼辦?身為家主的我,不能置甲斐武田氏近百年的基業於不顧!”
島津義久詫異不已:原來武田信玄的條件竟然如此簡單!連忙說道:“請信玄公放心,義昭殿下的命令中說的明明白白,值此家國劇變之際,諸國應當戮力同心、共抗外夷。如果有人膽敢趁機作亂,謀奪別國的領地,就是不遵幕府號令、勾結外夷的逆賊,諸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
武田信玄微微一笑:“也說不上什麼放心不放心的。東海道諸國之中,駿河今川氏與我們甲斐武田氏世代聯姻,並且訂有盟約,應該不會趁我率軍上洛之際,在我的背後捅上一刀。至於其他各國,諒他們也沒有膽量敢覬覦我甲斐武田氏的領地。隻是關東方麵,尤其是越後上杉謙信那個家夥,始終是我的心腹大患。如果你能說服上杉謙信親率越軍和我一同上洛,我立刻從甲府起兵!”
要聚合戰國諸藩共同對付來勢洶洶的明國大軍,怎能少得了雄踞關東的上杉氏?也就是說,即便武田信玄不提出這個條件,島津義久也要去往越後拜謁關東管領、越後國主上杉謙信。因此,對於武田信玄的這個條件,島津義久當然滿口答應,表示自己即刻就去越後,一定說服上杉謙信與甲斐武田氏冰釋前嫌,戮力同心,共抗明寇。
注:執權--鐮倉幕府官職,意思是“掌握幕府權力,幫助將軍處理政治”。源賴朝開創鐮倉幕府,持續三代便後繼無人,隻能由與源氏有血緣關係的人繼嗣,幕府大權落入北條氏手中,執權一職也由北條氏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