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前度劉郎(1 / 2)

第一百六十八章 前度劉郎

禁軍第一軍在中朝聯軍司令俞大猷和參謀長的徐渭的率領下,與紀伊三好氏殘部鏖戰於大和久間城,最終全殲敵寇,斬殺倭奴酋首三好長慶的同時,第二軍在中朝聯軍副司令戚繼光的率領下,由伊賀進入近江,向倭國京都進發。

當日遊佐貞昌派出首席家老龜田治貞為使,前往中朝聯軍大營,商議遊佐氏與天朝義師結盟,共同討伐逆賊三好長慶之時,龜田治貞曾經要求覲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以確認俞大猷向遊佐氏許下的承諾能夠得到幕府的承認,被俞大猷以“天色已晚,義輝殿下已經就寢”搪塞了過去。其實,足利義輝當時並不在軍中,而是跟隨第二軍一同前往京都--中朝聯軍在伊賀兵分兩路,第一軍繼續追擊三好氏殘部,第二軍直趨京都。盡管足利義輝對於那個敢於以下克上、將自己廢黜並放逐的逆賊三好長慶恨之入骨,一心希望能夠取下他的首級;可是,以他幕府將軍的尊貴身份,實在不宜久在軍中,忍受顛沛之苦。再者說來,京都飽經戰亂,早已破敗不堪,急需他這位武家第一人回京主持修繕諸事,既是為了重樹幕府威儀,也好恭迎尚在九州“巡幸”的公家第一人天文天皇回鑾。

不過,究其根源,也是因為中朝聯軍擊潰了紀伊三好氏、甲斐武田氏和越後上杉氏聯軍之後,伐倭之役可謂是大局已定,隨後便要按照朝廷“分化瓦解、以倭製倭”的總體方略布局,使倭人不敢再生反側之心。這其中就涉及到諸如領地分配等事宜,更有許多不能被別人知悉的秘密交易,將足利義輝留在軍中,不但礙手礙腳,還得至少在表麵上尊重他這位倭國武家第一人的意見,倒不如遠遠地打發了出去,事後再找他確認畫押--足利義輝再不識相,難道還敢否決俞大猷給那些諸如久間城城主遊佐貞昌之類的領主、豪族簽訂的誓書,使幫助他複登大位、再掌權樞的天朝義師乃至大明王朝失信於天下不成?!

既有一戰擊潰三大強藩主力紀伊三好氏、甲斐武田氏和越後上杉氏聯軍的輝煌戰績,又有幕府將軍足利義輝這塊金字招牌,禁軍第二軍一路上暢通無阻,沿途倭人領主、豪族和百姓豈止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幾乎每一個村子的領民都跪地相迎。忠於幕府、一心維護足利義輝將軍之位,不惜和勢力強大的紀伊三好氏兵戎相見的兩位大名--近江守護淺井長政、越前守護朝倉義景,還親自率領家臣遠迎百裏之外,獻上美酒佳肴,並一直護送足利義輝回到了京都。那位被三好長慶扶持起來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逃到了附近的山中,被自己的侍衛綁縛獻給了足利義輝。按他的罪過,原本難逃一死;隻因他是足利義輝的一母同胞的弟弟,足利義輝不忍手足相殘,便責令他出家為僧,終生陪伴青燈古佛以償贖自己棄家叛兄的罪過。

跟去年大明鎮撫司日本情報網一行人秘密潛入京都,“恭請”天文天皇移駕九州之時所看到的一模一樣,京都果然一片荒涼破敗、盜賊橫行的景象,甚或還有白日打劫、當街行搶之人。即便是那些當年曾經南下平叛,親眼目睹大明留都南京遭受戰火洗禮、亂兵洗劫的慘狀的第二軍將士也為之震驚。戚繼光遂分出一部兵馬整肅法紀、維持治安,另撥一部兵馬清理廢墟、整修道路。不數日,京都盜賊絕跡,街上叢生的荒草也被清除幹淨,雖說徹底修葺還要等到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發出詔命讓各戰國大名出人出錢,畢竟有了一點京城的模樣。

戰亂之秋,城頭變幻大王旗是十分尋常之事。普通百姓隻求得一家老小安定寧靜的生活,未必會在意到底是誰來統治。眼下明國大軍進駐京都,雖然還說不上樂業,至少能夠安居了。因此,京都民眾對於異族大軍的到來,非但沒有抵觸情緒,反而覺得是件好事,不愧為泱泱中華天朝上國派來的正義之師。隻有近江守護淺井長政、越前守護朝倉義景等近畿大名心中還有些不滿與隱隱的不安,可他們既無實力又無合適的借口向天朝義師發難,隻得隱忍不言。

跟隨第二軍一同前往京都的,還有大明鎮撫司副鎮撫汪直和九太保郭江洪等人。其中郭江洪留在京都,重建當初撤離的日本情報網;而汪直並未在京都多做停留,直接去了堺港。或許是因為眼下戰火未熄、堺港一帶還有三好氏的殘渣餘孽,戚繼光派了第二軍第三師整整一個師來保護他的安全。但不知道是懾於天朝義師的兵威;還是因為三好氏接連戰敗,被派到堺港一帶的家臣、兵士早已做了鳥獸散,汪直他們一路平安無事地來到了堺港。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他還是宿在軍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