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群落的形成,解決了遠古先民的基本生存問題,那麼如何延續下去,就成了另外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人類的繁衍生息,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婚配製度的問題,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恒話題。在原始群落的生活狀態下,生產力發展緩慢,現代的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等都無從談起,所以我們對於遠古人類的分析,重點還是應該從婚配製度說起。文明社會的婚配嫁娶有一套自己的流程,中國古代的嫁娶更是上升到了禮這個高度,還有一整套堪稱繁瑣複雜的程序與之相配套,不僅需要時間,還考驗當事人的財力和社會地位。但是在原始社會,一沒有用來浪費的時間,二沒有多餘的財力,三沒有社會地位的差別,所以原始社會的婚配就遠沒有上麵說的那麼繁瑣,隻需要做最實質的那個環節,也就是交配就可以了。為了不顯得那麼粗俗(至少在字麵上),我們還是把這一實質環節稱為婚配。
遠古先民的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同時也為原始的婚配形態創造了條件。因為原始群落的人數不多,也因為彼此的壽命都不長,於是在群居加嗜睡之下,就形成了群婚這一原始的婚配形態。因為不同的原始群落之間並沒有固定的交往,甚至彼此之間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這一原始的婚配形態隻限於在單一群落內部實行。所以,這種原始的婚配形態也被稱為群居群婚的內婚製,這就是婚配的最初形態。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種原始的群居群婚,似乎會覺得這是一種荒誕,甚至是亂倫的行為。但是,那一時期的實際情況卻未必如我們所想的那般不堪。群居群婚是那個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也是唯一能夠適應當時情況的婚配形式。在那個特定的時期,這種原始的群居群婚,對於遠古先民的繁衍壯大是發揮了積極作用的。即便是以15歲作為一代人來計算,在那個平均壽命不到30歲的遠古時期,出現亂倫的幾率也是極低的。
在遠古時期,先民們隻知生母、不識其父,婚配關係主要發生在兄妹、姐弟之間。所以,在群居群婚的內婚形式下,兄妹婚、姐弟婚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跨越輩分的婚配行為隻是個別現象。這與我們現在所秉承的道德沒有關係,而是由壽命決定的,那個時候人類的壽命太短,短到無法三世同堂。而且,先民們的群居群婚也不是完全混亂不堪的,它也有著自己的秩序,秉持著自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