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羅生門與曆史建模(1 / 2)

有名人說: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高人說:曆史沒有真相。這兩句話說得都對,而且也是無法改變的客觀實際。其實不光曆史如此,即便是在訊息高度發達的現在,我們每天所收到的信息裏,又有幾條能代表真相?聚焦網民眼球的一些事件,往往也會像懸疑劇一樣,在一夜之間出現劇情大反轉。用另外一種表述的話,其實用羅生門來形容曆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每一本史料對曆史事件的記載,都是有自己特定的時代背景的;每一個史學家對曆史事件的描述,在有意無意之間,也都會有自己特定的立場的。在寫書的時候,每一位史學家都如同電影《羅生門》裏的一個角色,因為時代背景、立場不同,或者本身存在的其它情況(例如曆史視界、成長經曆、人生遭遇等),往往會對一些曆史事件有不一樣的表述。

很多曆史的真相被隱藏在文字背後,我們看古人的史學著作,會看出很多的疑點,亦或者是明顯的歪曲史實情況。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後,後人再來看我們這一代的史學著作,同樣也會出現這些現象,這都是無法避免而又無可厚非的。所以,我們在閱覽或者分析史料的時候,大可不必因為史實被作者歪曲而情緒激動,亦或者是開始懷疑原作者的品行。如果我們這麼做了,並不能說明我們就代表了曆史的正義,登上了史學的道德製高點,可以對前輩史學大家不留情麵地橫加指責。相反,隻能說明我們看書還不夠仔細,修煉還不到火候,分析還不夠透徹,方法還不夠科學。

比如,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堪稱同一時期記錄最全、記載最實的史料了。近年來,卻因為《史記》被扒出記載不實和前後矛盾的事情,太史公司馬遷無辜躺槍。根據粗略整理,筆者將那些口誅筆伐太史公的行為,大致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第一種屬於不具備基本史學常識類型,這一類型的表象主要是對《史記》的前後矛盾大放厥詞。殊不知,正是因為客觀求實的史學態度,太史公才將不同書籍裏,那些對同一事件無法分辨的不同記載,照搬到了《史記》裏。太史公並沒有主觀臆斷,采取統一史料的方法來統一讀者思想,而是采取了究竟孰是孰非,留待我們這些後來的讀者自辨,這麼一個科學的方法。僅僅是出於這一點,我們就不但不應該怪責太史公,反而還要感謝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選擇判斷的機會。

第二種屬於沒文化、沒悟性類型,這一類型的表象主要是,因為《史記》裏有類似於吞了個鳥蛋就能生孩子、踩個大腳印也能生孩子這樣的記載,就認定《史記》不是一部學著作,而是一本神話書。對於這樣的言辭,筆者隻能說太沒文化了,太沒悟性了。放眼全球,西元前2世紀以前寫出的書裏麵,有完全是唯物的嗎?況且,關於簡狄女士吞燕卵,還有薑原女士踩大腳印背後的寓意,筆者在上一篇裏已經分析過了,這裏不再贅述。

當然,太史公是人不是神,在如此一部影響力非凡的巨著裏,存在一些錯誤或許次序顛倒也是難免的,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上麵兩段,筆者借著太史公的《史記》闡述了一下,我們在閱覽和分析曆史的時候應該秉持的態度。接下來,我們著重說一下方法,分析曆史的方法。

電影《羅生門》相信很多兄弟姐妹都看過,劇情中對於武士的殺人經過,不同的目擊者會有不同的表述。這些不同的表述,像麻繩一樣混亂地纏繞在一起,即便我們用心去梳理,依然還被搞得暈頭轉向。但是,直到電影結尾那把短刀的重新出現,真相似乎就真的浮出水麵了。那麼,對於曆史這一羅生門式的存在,我們是否能夠做到真相重現呢?答案或許是肯定的,卻還需要我們使用科學的方法,這一方法就是曆史建模。